人才政策紛紛出臺備受關注 中端人才質疑新政“嫌貧愛富”
隨著深圳人才中長期規劃、孔雀計劃等一系列人才規劃出臺后,深圳人才安居房政策也開始逐步落實,除了高層次人才外、高級、中初級人才也在范圍之內,社會反響巨大。
然而,細看之下,政策部分限制條件,卻把大部分人才排除之外,遭到市民、企業等質疑,他們認為政策有“嫌貧愛富”之嫌,因為政策的對象主要集中在高層次人才,而對中端人才不管不問。企業認為,恰恰中端人才是深圳人才體系的核心,是流動性最大,也是最需要苦心經營的。
政策速覽:人才引進多項“誘人”優惠
記者昨日從人社局獲悉,針對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1+5”文件正式向社會公開,記者從《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特定待遇辦法(試行)》中看到,經認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除了享受人才安居計劃等人才政策外,還可以享受包括居留和出入境便利、落戶、子女入學等的特定待遇。
而另一重磅政策是人才安居政策,面向各層次各類人才,均可享受從200~2000元不等的租房補貼。住建工局也透露,首批“人才安居工程”的104家企業,共計10813名人才,已通過審核,將于近期獲得貨幣補貼。
疑問:
人才安居政策
“嫌貧愛富”?
政策讓不少人受惠的同時,也讓不少人失落,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如人才安居政策的前提是“在本市未擁有任何形式的自有住房、未在本市享受過購房優惠政策的中初級人才和新引進高級人才”,除了職稱、學位和年齡條件外,還必須符合“工作單位屬于本市人才安居重點企事業單位名錄范圍”。
換言之,只要能在“重點企事業單位”工作,只能享受租住補貼,政策不以“人才”論英雄,以“工作單位”定“生死”。
李小姐所在的南山區某軟件公司,早于2007年即被認定為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但卻不在政府的“重點名錄范圍”之內,“政府不要總是照顧國資單位和重點單位,他們完全有能力解決員工的住房問題,反而是這些夾心層處于上升期的企業,要自己解決這類問題,但又得不到政策的照顧。”李小姐說,穩定中端人才是他們公司的重點,而她的公司也花費了不少的人力、財力,“公司自己有嘗試去解決住房的問題,只要是通過了試用期的員工,都可以申請員工宿舍,還有班車接送上、下班。”
呼聲:
留住流失最多的
“中端人才”
“研究了最近出臺的吸引海外人才的‘1+5’配套文件后,我發現它們針對的只是高端人才,而對于普通專才和海歸人才的提及少之又少,而恰恰這一部分人才才是全市人才隊伍的主力,是需要用心去留的。”廣東東方金源律師事務所的金焰律師向記者“炮轟”了深圳未來十年的人才發展規劃。
金焰說,以他的觀點來看,這一系列的人才新政至少有以下弱點:首先,政策方向上來看,吸引人才不如吸引優質企業,“優質企業來了,自然帶來了優質人才,而即使來了人才,沒有發揮才能的平臺,也是難以留住的。”
“吸引高端人才的方式并不能僅靠物質,特別對于海歸精英來說,他們在國外可能會享受到更豐厚的物質待遇,而創業環境才是他們最為重視的。”金焰說,再則,從層次上來看,政策應該更加傾向中端人才,因為留住人才的核心并不只是在于高端人才,而中端人才的流動性則更大,這一部分人正是未來的”績優股”。“從我們律師事務所的情況來看,走得最多的也是‘夾心層’,因為高生存壓力下的他們享受不到政策的優待,無奈去了二、三線城市,造成人才流失。”
個案:政策今非昔比
龔小姐2005年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她當時選擇的第一個創業城市便是深圳,“因為我師姐2000年回深圳享受了許多優厚待遇。”龔小姐告訴記者,她的創業選擇從南山海岸城開設“格子鋪”開始,期望能得到第一桶金。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創業的阻力如此之大。“貸款貸不下來,租金沒有優惠,而且由于戶籍政策的限制,連購房都成為泡影。”龔小姐咨詢過深圳人事部門,人事部門表示,隨著海歸人才猛增,優惠標準也“水漲船高”,目前重點優惠的對象集中在高端人才。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