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武剛上班每月才掙300元,第一次就寄去300元。買房貸款的幾年沒有寄,還清貸款了,就接著寄;時翠平和牛樹啟夫妻二人,每到臘月都像給自己老人過年一樣,寫信問候,前些年財力緊張每年寄100,后來寄200,寄500;2007年畢業十年聚會時,大家又給老人寄去1000元……
十五年來,100多封書信往來,把天各一方的孩子們與老人的心連在一起。“信到心到,寄一分錢,寫一句祝福鼓勵的話,都讓我們覺得不再孤苦無依。”李維賀老人感慨,沒有他們的安慰鼓勵,我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今年清明,杜彥敏、時翠平、楊政武、李景剛等代表全班同學,專程到承德縣看望老人,并在李寶元墓前敬獻鮮花。“寶元啊,你的同學和兄弟姐妹來看你了,他們跟我親生自養的一樣,年年匯款資助我,讓我一定堅強活下去,你沒辦完的事他們都承擔起來,你在九泉之下靜靜安息吧。”李維賀在兒子墓前老淚縱橫。
老人的話,讓不少網民感同身受:“在那個寒冷的臘月,在那個凄清的節日,一張張愛的匯款單,給老人戰勝寒冷的勇氣,也給老人注入了活下去的信心。”“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它使貧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它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時翠平說,15年來堅持給老人寫家書、匯款,同學們沒想什么就自然去做了,初衷很簡單,只想對寶元兄弟有個交代,給老人一些慰藉,希望老人過得好一點。“我們的約定沒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們管一天。”
“這與一些人利己無信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葛晨虹說,農大學子15年堅守,展現出沉甸甸的黃金般的品質,蘊含著人性中最美的愛心、責任與奉獻,而所有“被高尚而感動的人們,將與高尚同行。”
為了給寶元兄弟倆治病,李維賀一家背上了7萬元欠債。十余年來,李維賀賣掉了新蓋的房子,艱難打理幾畝果園,四處打工,節衣縮食,最近終于還清了欠款。天津社科院學者張博穎說,李維賀經濟與精神都陷入極度困境,卻十余年來堅持“借債必還”,這種信念和自強精神,令人動容。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王炳林說,市場經濟大潮中,道德誠信因稀缺而顯得彌足珍貴。農大學子對病故同學的真情關愛,是對“金錢至上”論的有力回擊。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