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難執行難并存
據統計,我國出臺公共場所禁煙地方性法規的城市154個,占地市級城市的一半。
無煙立法本是控煙舉措中的一記“重拳”,但由于存在著立法與執法的雙重尷尬,無煙法規幾乎成為“空拳”。國內無煙立法的尷尬,從南昌無煙立法的實踐可見一斑。
南昌市是中國疾控中心啟動的“無煙環境促進項目”首批7個試點城市之一。《南昌市控制二手煙煙霧危害條例》(草案),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眾多專家稱為是中國國內迄今為止最接近于《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控制“二手煙”危害的“最全、最嚴”立法草案。然而,從去年8月至今,“條例”草案已經接受了南昌市人大兩次審議,未能進入最終表決程序。有專家質疑其“過于超前”、“不符合國情、省情、市情”、“難以實施”。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應松年教授分析,從地方法規本身來看,一些條文表述、制度設計等與《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對法規、規章進行整合提升。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表示,目前地方控煙立法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法律效力等級過低,公眾對其權威的認可度有限;法律規定中抽象的原則性規定與口號宣傳性內容較多,實際可操作性內容不足等。
而“有法難依”同樣成為無煙立法中面臨的尷尬。2010年9月1日,《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規定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但條例卻屢碰“軟釘子”,15個相關部門“掐不滅”一支煙。
控煙執法手太軟,其根源在于公眾對煙草的危害認識不深。一項調查顯示,3/4以上的中國人未能全面了解吸煙的危害。2/3以上的中國人不了解二手煙的危害。清華大學教授李希光說,一個中國母親如果看到自己的兒子跟性工作者在一起的照片,會感到無地自容。但是,如果母親看到兒子抽煙的照片,就不會很羞愧,最多是責罵兩句。
要多管齊下,也需多方合力
無煙奧運,北京在行動;無煙世博,上海在行動;無煙亞運,廣東在行動。在中國,控煙無法可依的局面正在不斷改變。去年5月,中國控煙法律專家工作組正式成立,標志著法律專家整體介入煙草控制立法工作。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衛生部正在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行修訂,修訂后將增加“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及其他有關控煙的規定,這表明了我國政府積極履約控煙的決心和努力。
下一步無煙立法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改善和突破?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楊寅認為,無煙立法要符合立法法規定,符合《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符合全國人大法律的精神。目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在進行修訂,地方人大也應當主動適時修訂自己同衛生部法規之間不一致的地方。
王晨光建議,我國公共場所禁煙,應該正視煙草和“二手煙”的危害,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為宗旨,制定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應該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為標尺,借鑒國外和我國港臺地區的成功立法經驗,選擇科學可行的執法模式,推動我國公共場所禁煙法治運動。
楊功煥認為,國家和地方出臺或者修訂避免“二手煙”危害法,要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的法規,重新修訂針對卷煙包裝標識的規定,以及制定禁止對青少年出售煙草的詳細規定。這些立法和執法需要有法律專家的參與,有立法和執法的指南,有媒體的支持,更要有公眾的參與。和所有立法一樣,無煙立法也有它的準備期和立法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來推行。
來源:人民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