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兒科“看病難”問題成為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最為關心的“兩會”議題。2016年、2017年上海市兩會上,韓正都把兒科看病難問題“拱”給了醫院院長們。今年剛剛閉幕的上海兩會上,韓正再次提到要“多多關心兒科醫生,使每一個兒童都得到便捷、優質、均衡而且持續的醫療服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這一理想中的、到位的兒科醫療服務,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一些基層社區,已經有了些許眉目。這里的兒科龍頭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急診數量增速下降,而社區衛生中心、二級醫院兒科門診增速“反超”。
醫生開發App向哮喘高發“開刀”
在浦東新區合慶鎮社區衛生院,至少有10多名患兒家長,安裝了由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以下簡稱“兒醫中心”)呼吸科專家與技術團隊合作開發的哮喘專病管家App“哮喘無憂”。這款軟件,可以在患兒每次到社區衛生院接受氣道阻力、肺功能等檢測后,詳細記錄患兒的看病過程——每月發作哮喘次數、急診次數、抗生素使用頻次、就診時長、肺功能狀況改變等。
客戶端分為醫護版和患者端,一方面幫助患者科學管理疾病,另一方面,也方便病情較重的患兒轉診兒醫中心。
兒醫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告訴記者,目前,哮喘已經成為上海兒童的高發疾病,發病率穩居10%高位。“哮喘無憂”平臺從去年5月開通以來,已經覆蓋了浦東新區泥城鎮、大團鎮、惠南鎮、祝橋鎮、合慶鎮、滬東新村街道、洋涇街道等鄉鎮街道,覆蓋超過浦東三分之一的地域和人群,平臺注冊患兒超過510名。
過去3個月來,殷勇將App上注冊的兩類病人進行了分類比對——一組是在社區進行哮喘管理的病人,另一組是在兒醫中心進行哮喘治療的病人。3個月時間里,兩組病人的哮喘病情控制率相同,而社區衛生院就診病人花費更少、用時更短,“這比派一兩個專家到社區坐診要更有說服力,花更少的錢和時間,享受相同質量的服務,對老百姓來說,很好、很實惠。”
毗鄰浦東機場的祝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地域覆蓋71個村居委,擁有0~14歲兒童約1.8萬人。那里的哮喘兒童,至少每個月要來兒醫中心跑一趟,治療周期長,每跑一趟花費4個小時。
如今,兒醫中心的哮喘專家進駐社區,不僅具備標準化建設方案,而且還統一了轉會診標準。通過國際量表在社區兒保門診篩查出高危患兒,通過綠色通道轉診至兒醫中心門診哮喘專科。經專科醫生確診并制訂控制方案后,再轉回社區進行管理與隨訪。
這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今已有276位哮喘患兒就診,其中定期隨訪者50多名。殷勇介紹,2017年“哮喘無憂”計劃將吸收700名患兒數據。
三甲醫院幫“造血”,社區衛生中心“生意”起來了
更有說服力的數字,來自兒醫中心方面的整體統計。去年2月,兒醫中心牽手浦東新區衛計委,共同組建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科醫療聯合體”,首批成員單位41家。以兒醫中心為首,涵蓋浦東各個社區衛生院、核心二級醫院等單位,覆蓋上海東部地區一半以上地域。
近一年運作下來,兒醫中心院長江忠儀可以驕傲地拿出一組頗具說服力的數據來——兒醫中心2016年門急診量增加了2.7%,增速較2015年降低了33%;醫聯體成員單位2016年兒科門急診量增加了4.2%,增速較2015年增加了32%。
這“一增一降”,在江忠儀看來,意義非凡,“說明我們浦東兒聯體成員單位正在越來越多地承擔區域內兒科的診療,我們的輻射帶動作用已經初見成效。”
“哮喘無憂”App僅是針對哮喘這一兒童高發病領域醫生開出的“藥方”,江忠儀說,真正給社區醫院帶去“生意”的,是社區醫院醫生自身診療水平的提高,“過去不會看的病,現在會看了;過去不能做的檢查,現在能做了。”
浦南醫院是上海東部的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這里大樓蓋得漂亮,優良的就醫環境常常被不知情的患者當作是“私立醫院”。但這里兒科的建設,過去一直捉襟見肘。
兒科醫聯體成立后,兒醫中心的周緯教授受指派擔任浦南醫院兒科主任。周緯的原則是,不一定要給多少孩子看好病,但一定要把浦南醫院的兒科建設好。
如今,雖然兒醫中心浦南兒科分部只有8名醫師,但已全面開展兒科門急診、病房、新生兒急救等醫療服務。這里兒科門急診人數同比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日均接診100多位小病人,高峰時達150人次,基本滿足周邊居民常見病的就診需求。
兒科病房床位數由6張擴展到20張,在原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兒童腹瀉等常見病收治基礎上,增加了如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心肌炎、川崎病、病毒性腦炎等各類兒科疾病的診治。
兒科醫聯體對這家醫院科室管理也毫不松懈,強化床位醫生負責制,堅持教學查房,讓病人感到放心的同時也提高了醫療質量,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如今,浦南兒科已成長為二級醫療機構兒科服務的樣板。
2017年將搞醫聯體“質量控制”
過去一年的探索和成果,給了兒醫中心和所有成員單位極大的信心。江忠儀稱,已經有多家基層醫院、二級醫院和區域衛生管理部門向兒科醫聯體拋來橄欖枝,服務“供不應求”。
最近,江忠儀正在考慮,兒科醫聯體越做越大,今后,醫聯體服務質量如何保證?林子大了,是不是要有退出機制?
“退出機制的問題還沒想好,但質量控制,今年準備推行了。”江忠儀說,今年兒科醫聯體準備推出一個質量控制平臺,“我想把兒醫中心6年多來的質量控制經驗,告訴給醫聯體每一個成員單位,讓大家少走彎路,真正把醫療質量拉起來。”
初步的打算是,先有醫聯體成員之間進行互訪、互檢,提出服務改進意見,再根據互評結果,給每一個醫聯體成員一個基本分,“第一次嘗試,先試試看,未來我想能不能有個A、B、C不同等級的評級,再進行掛牌。”江忠儀說。
江忠儀的想法是,給醫聯體成員更多實實在在的幫助,讓基層兒科醫生真正會看病。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今年還想在基層醫生自愿來兒醫中心進修的基礎上,推出一年一次的“醫聯體兒科醫師高級研修班”。經考核成績優秀的學員,可以由兒醫中心頒發一張“有title的聘書”,“給基層醫生一些自信,他可以告訴病人,我是兒醫中心培訓班出來的什么水平的醫生。”
此外,兒科醫聯體2017年還會出版一套《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手冊》,里面記錄了兒科89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供醫聯體成員單位參考使用;建立出生缺陷篩查體系,將中國兒童出生缺陷中最常見的先心病篩查、聽力篩查深入社區;搭建遠程會診平臺、急重癥轉診平臺、兒科特檢平臺等。
兒醫中心兒科醫聯體配套開發的“移動臨床在線”“哮喘無憂”“萌寶寶生長發育”等各類App還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目前統計已輻射近萬名患兒家庭。這些“新產品”,為把常見病留在社區診治、促進兒科醫療資源合理分布和均衡發展的醫改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者 王燁捷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