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方便了,藥費降低了,就醫環境大大改善了……伴隨著去年年底市六東院、仁濟南院、瑞金北院以及華山北院相繼開診,藥品零加成新政的落地2周,長期處于醫療資源“洼地”的上海遠郊居民成為了新一輪上海醫改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4家新建郊區三級醫院全部開診剛剛滿月,上海市衛生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已接診人次超過10萬人次,門急診人次、住院手術人次以及出入院人次等各項醫療業務量均穩步增長,醫院運行平穩有序。
體制機制創新帶來醫改紅利
家住本市寶山月浦的患者姜先生1月5日住進了華山醫院北院腎病科接受治療。雖說此前也曾住過院,但這所家門口的三級大醫院還是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除了全新的病房設施外,緊鄰地鐵7號線的便捷交通,以及地處顧村公園的醫院環境,讓人真正體會到政府為民辦事“實在,實干”。他說:“這么好的地段造醫院,政府真是把人們最基本的求醫需求放在心上了。”
讓姜先生感到意外的是,享受了三級大醫院的高質量醫療,費用支出卻比城里的同級醫院下降了。住院10天,本應支付藥費2953.49元,現在實際支付是2570.10元。這省下的383.39元,就是源于1月5日起在4家新建郊區醫院實施的“藥品原價進原價出”的“零差率”新政。
作為全國醫療高地之一的上海,吸引了眾多患者慕名而至。據測算,滬上三級甲等醫院就診患者中,有近半數來自全國其它地區。當上海調整醫療資源布局,出臺“5+3+1”重大醫改舉措后,其受益面不僅覆蓋了本市遠郊居民,還輻射至長三角地區。目前,這些遠郊醫院中均已出現了一定比例的來自長三角的病人。
“有升有降”將助推分層就診
取消藥品加成,被認為是公立醫院改革的“破冰”之舉。1月5日,4家郊區新建醫院對診療服務費做出調整,合理提高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如普通門診診察費和急診診察費從14元/次調整為26元/次,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門診診察費分別由原來的17元和20元,調整為50元和75元,床位費、護理費、跨院會診費等也合理調整。與此同時,市醫保也相應調高了支付標準,使此次調整的增加支出部分全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本市居民在這些醫院的總體醫療費用有一定程度的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