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億,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份關于上海迪士尼項目的可行性報告顯示,預計于2014年落成的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首期投資就高達244.8億元人民幣。
近250億元的巨額投入如何收回成本并盈利,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這可能指的是作為合資的主題公園公司投入的費用,這筆投資并不僅僅是建主題公園的園區,還包括園區內的各種基本建設費用、土地費用、環保費用、部分區域交通設施費用、動遷費用等。”趙抗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在香港迪士尼項目中,迪士尼方面會派駐高層管理團隊,提供品牌使用權,同時抽取7%的品牌費;中方則提供所有中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合資的主題公園并向美方支付項目版權費、制作費等。如果預期的合作模式與香港迪士尼項目相同,那就意味著在迪士尼主題公園尚未“吸金”之前,250億元的投入已經有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返還”給了迪士尼公司。
據此前媒體報道,迪士尼項目股權中,中方股權占57%,迪士尼股權占43%。上海市政府指定國有大型企業代表中方,與迪士尼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由該合資公司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方出資57億,迪士尼出資43億。剩下的150億元為債券,其中政府擁有120億元債權,銀行等商業機構擁有30億元債權。
國有企業陸家嘴集團被認為是合資公司中方代表中的大股東,盡管尚未得到官方確認,但一位參與談判的核心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此前進行的迪士尼項目談判,陸家嘴集團曾作為中方出資人代表之一參與其中。
“要建主題公園,就要先以批租或租賃的方式取得土地,而土地是國有資產。”趙抗衛分析說,“合資公司的中方本身就是國有企業,實際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通過土地的批租或租賃,把一部分投資款又還給了中方公司。”
“中美投資雙方250億的投入,實際上很大一部分還是以土地、版權、項目設計制作和利息等資金成本等方式回報給彼此,園區建設的費用占的比例不會很高。”趙抗衛說。
而迪士尼的上海“吸金”之旅,才剛剛開始。
迪士尼雪球
“落戶上海是迪士尼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11月3日,迪士尼公司英文官方網站上刊登了迪士尼公司CEO羅伯特伊格爾的聲明,對上海市場這塊“大蛋糕”所表現出的極大熱忱和期望可見一斑。
“大型主題公園的成功一定是在主題公園本身的經營、周邊配套設施的運營、品牌與知識產權的運作這三個層次中有所作為、有所創造的。”趙抗衛解釋,園區經營收入是主題公園最基本的收入來源,主要由門票、服務銷售、贊助費收入等幾項構成。
迪士尼方面預測,在園區經營收入中,門票收入占50%,食品和飲料占24.5%,商品24.5%,其他收入為1%。門票收入在園區經營收入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此次上海迪士尼的門票價格初步定價為320元”,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何建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何建民是國內最早的旅游經濟學者,今年2月,他曾作為唯一一名旅游專家,參與了上海迪士尼項目的評審,“并簽署了保密協議”。根據瑞士銀行(UBS)世界區域經濟調查機構公布的數據,截至2007年3月,按購買力平價估算,上海的人均國民收入已經達到27734美元,位居內地第一,“所以這個定價是合理科學的。”何建民說。而2002年上海迪士尼項目談判重啟時,美方通過當時的市場調查,認為門票適當的定位在220元。
何建民估算,門票收入再加上購物消費,飲料、交通費用等,入園一次,游客人均花費會在600元左右。
而如何讓這個雪球越滾越大呢?
“市場基礎是個關鍵。”何建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迪士尼想要在園區經營上盈利,需要保證年客流量在1000萬人次左右。”
“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人口基數大。”何建民進一步解釋,“上海有2000萬人口,整個長三角地區有7500萬人口,是中國經濟最富裕的地方;上海國內游客目前有1.02億人次,入境游客700萬人次左右,這個數字還在急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