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壓力下,2009年10月30日上海徐家匯方面表示,公司將在一周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公開余秋雨參股的詳細過程。但是,之后就沒有了下文。
當年12月23日,余秋雨突然關閉點擊量逾2000萬的個人博客。雖然他并未就此事具體解釋,但明眼網友給出答案——博客上的“口水”越來越多,余秋雨忍無可忍才離開“是非地”。
2011年2月15日,上海徐家匯招股,擬掛牌中小板。2月22日,徐家匯進行網上路演,有意回避“余秋雨成億萬富翁是資本市場分配不公”的言論。這也讓余秋雨進一步陷入輿論漩渦。
大股東澄清:贊同其“徐家匯文明是上海文明最高等級”的言論
3月2日,上海徐家匯在上市交易前夕,徐家匯大股東——徐家匯商城集團總經理徐春華首度詳釋余秋雨入股真相。
徐春華介紹,1998年正值亞洲金融風暴。當年9月匯金百貨進駐徐家匯,逆勢開業。為了提升消費等級和知名度,公司制訂了“以文養商,以文興商”的文化營銷策略。
余秋雨作為上海的文化名人,在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要把上海文明分個等級,最高一個等級也可名之為徐家匯文明。”因此,公司當時就邀請了余秋雨作為匯金百貨徐匯店的開業剪彩嘉賓。隨后幾年,有些以文化營銷為主題的活動策劃,公司也咨詢他的建議。因此,公司前身上海六百改制時,也就想到了他。最后同意按每股2.9239元價格以現金受讓股權的只有2家公司和4名自然人,其中一名就是余秋雨。
徐春華認為此一時彼一時,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股權并非“香餑餑”,投資是具有一定風險的。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表示過類似觀點,從一般持股而言,余秋雨無可非議,要指責應該指責當時不健全的體制,余秋雨一持有就是就么多年,畢竟也算是長期投資者了。
徐家匯上市了,余秋雨發了。網友在驚訝于資本市場造富運動的同時,對余秋雨的際遇也是感慨萬千。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