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至7日,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回望2009年我省召開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以來的3年,我省剛好跨過了城鎮化率50%的門檻,城鎮人口總量歷史性超過農村人口,經濟社會從“鄉土山東”向“城鎮山東”轉變。
初冬時節,記者穿行于齊魯大地,探尋我省城鎮化發展的軌跡,感受到了城鄉一體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中心城市變大變強
初冬的青島天高海藍,12月5日,從市區進入膠州灣隧道,8分鐘后,一片新城出現在眼前,高樓林立,松石疏朗,海風勁吹。
這里是青島西海岸。站在未來CBD中央位置的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展覽館里,圖片和沙盤都在宣示:“再造一個主城區、再造一個青島港、再造一個青島經濟總量!”。
此言不虛。2009年,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將達3.7億噸,相當于再造一個青島港;到2020年,西海岸將建成海洋高端產業集聚、生態環境一流、城市功能完善、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的經濟新區,實現生產總值突破100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0億元,人口規模280萬左右,城鎮化率90%,等于再造了一個青島主城和經濟總量。
西海岸經濟新區只是青島的一個引擎。今年2月,青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城市發展戰略,西海岸經濟新區、藍色硅谷和紅島經濟區“三城”同時啟動規劃建設,全面拉開了青島發展的大框架。
當青島人剛剛適應“橋隧時代”時,今年11月2日,青島第二條地鐵線又正式開工,而2020年前將建成8條。這些設施將在半島城市群區域內各中心城市之間形成“四小時經濟圈”,青島市主城區與各區市之間形成“一小時經濟圈”。
“這3年,我省中心城市的實力不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得到提升。呈現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有6個特大城市,10個大城市,32個中等城市,60個小城市和1118個建制鎮組成的城鎮體系,城鎮體系不斷完善。”省城鎮化辦公室副主任陳巖松告訴記者。
“城鄉一體”的一個樣本
縣城里出現企業總部群、軟件園,終究不多見。12月6日,走在塔吊林立的壽光東城新區,二三產業轉調升級的活力讓人眼前一亮。
新區內有不少在建和較新的住宅小區,如果不看售樓處和圍擋廣告,僅看房子本身,很難分清哪個是農村社區、哪個是商品房小區。
這么多房子賣給誰呢?一份來自壽光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近兩年來,壽光城區每年新增商品房面積300萬平方米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被農民買走。
壽光的農民富,但農村與市區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壽光近年提出“城鄉一體,均衡壽光”,僅就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一項,就實行“六個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交通一體化、污水處理一體化、供水一體化、安全監控一體化、社保一體化。市里每年拿出6500萬元,將全市所有村莊和鄉以上道路管起來,老百姓不拿一分錢就享受保潔服務;所有鎮都鋪了污水管網,污水日處理能力28萬噸;農村集體供水率達到71%,明年可達100%;所有鎮街衛生室藥品全部零差價,五保老人供養率達到90%。今年1-11月,壽光用于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投入達到11.8億元。
壽光財政收入的80%來自于工業,這樣的“以工促農”達到的是一個城鄉雙贏的結果。壽光軟件園引來的印度籍專家說,我相信壽光,從相信蔬菜開始,壽光人蔬菜能買全國賣全國,那軟件就能賣到全球上去。蔬菜的發展也將卷簾機、塑料薄膜、農用車、食品加工等涉農企業推向了全國市場。
壽光的蔬菜物流園也越做越大。規模越來越大的物流園區、便捷的電子結算系統,讓壽光菜暢行天下,信息化支持了農業現代化;而為物流園的擴大提供空間的是周邊村的城鎮化;周邊的村民又從一產和三產的發展中獲益。在壽光,城鄉一體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已經進入良性循環。
“以前城是城,鄉是鄉,要說統籌考慮布局,也只是把鄉當成城市的米袋子、菜籃子。近年來,各地‘全域統籌’、‘城鄉一體’的理念增強了。找我們做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規劃的城市越來越多,區域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都考慮在內。”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柴寶貴告訴記者。
小城鎮“短腿”發力補齊
12月3日,記者來到有“中國廚都”之稱的濱州博興縣興福鎮,鎮黨委書記趙秀民告訴記者,他剛剛送走了一位臺灣客商,興福的“廚具產業園”要配套建設“廚都大廈”,為園區補充商務、金融、研發等功能。
走在興福鎮區,除了高標準的道路和鱗次櫛比的廠房,還有省級廚具檢測中心,有展覽面積6萬平米的展示中心,有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足以輻射周邊數鎮的220千伏變電站,還有在建的包括5A級寫字樓和四星級賓館的“興福創業大廈”。小鎮的活力不可小覷。
在我省城鎮體系中,小城鎮是一條短腿,出現過“有強縣強村,無強鎮”一說。
今年,省政府開展“百鎮建設示范行動”,出臺強力扶持政策,打造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次中心。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在一次來濟作報告時評價,“在全國20多個支持小城鎮發展的省份中,這個政策可以說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個。”
12月6日,在章丘刁鎮,鎮政府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只說資金支持這一塊,我們是‘百鎮’的前十名,省連續4年每年支持2000萬元;濟南市‘重點提升城鎮’工程十二五期間每年給1000萬元,章丘全部1:1配套。加起來2.6億元,這對一個鎮的發展,不是一般的管用!”
在起步較早的地方,重點鎮示范已初見成效。在臨沂,12個重點鎮今年上半年鎮域生產總值總和、地方財政收入總和同比增長分別為25.5%、36.4%,遠高于臨沂的平均增長水平,有7個鎮的地方財政收入增幅超過50%。
小城鎮的發力,將給我省的城鎮化的未來以廣闊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