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將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得以明晰和確定。
2011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十個年頭。10年來,中國出口規模增長了4.9倍,進口規模增長了4.7倍,吸收外資超過7000億美元,對外投資規模日益加速提升,這不僅拉動了本土經濟增長、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亦同世界實現了繁榮分享和互利共贏。現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的中國,是美國、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并已成為最不發達國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10年來,從世貿組織的新成員逐漸成為推動者,中國完成了角色轉變。期間,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規工作,涉及三千多個法律法規;將世貿“非歧視”、“透明度”、公平競爭等原則融入中國經濟制度,商業環境更加開放并可預見;積極參與多哈回合談判,努力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努力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縮小消除南北差距。
入世十年成就有目共睹,但在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貿易摩擦不斷的背景下,中國正亟需謀變應對新的挑戰。
剛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外貿總體雖已恢復至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卻并未減弱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由4.3%下調至4.2%,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的不確定性仍在延續。
面對歐美市場的萎靡不振和出口競爭的日益激烈,中國愈加意識到轉變傳統粗放型增長模式刻不容緩。當前,中國大部分出口商品附加值依然較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升等因素,對出口企業更是雪上加霜。此外,粗放型增長還帶來了資源和環境的不堪重負。
就貿易外部環境而言,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時常就貿易順差問題對中國貨幣等政策施壓指責,“中國制造”遭遇的貿易限制不斷增多。事實上,尋求貿易平衡的中國正持續努力擴大進口。2010年,中國對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逆差大幅增加,此二者分別是中國第三與第四大貿易伙伴。
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2011年中國在擴大進口方面還會有系列積極舉措,將改善進口結構,擴大消費品、醫療設備和節能環保等領域進口。中國官方還頻頻呼吁,希望美國和歐盟等地區能夠放寬在高技術產品領域對華的貿易管制。
今年恰逢“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將審議通過“十二五”(2011年到2015年)規劃《綱要》,其中包括了外經貿領域的新發展藍圖適應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的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
可以預見,在即將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圍繞如何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促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促進貿易收支平衡、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等重要議題建言獻策,謀求中國未來五年外經貿新跨越。
來源:中新社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