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如果有人說退休后與原單位脫鉤,到社會上拿養老金,估計很多人會很失落。如今,全省已有500多萬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超過93%已經實現了社會化養老。退休之后進社區成為一種自覺選擇。伴隨著社會化養老服務體制的完善,一個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在我省初步形成。
養老金發放有保障更放心
成峰是原國營泰興市黃橋肉聯廠的一名下崗職工,企業破產后一直靠低保金和擺小攤維持生活。3年前,成峰到齡退休,如今每月拿到1900元的退休金,再也不用擺攤了。成峰說自己現在的生活輕松多了,平時帶帶孫女,有空還會到社區活動室打打撲克。
社會化讓成峰這樣的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實現了老有所養,原來一些效益不錯的企業員工也體會到了社會化養老的好處。今年60歲的管大媽是原南京一家國營糧油廠退休職工,親身經歷了我省養老保險的連續8年上調,現在每月養老金是2300元,“企業要不要漲工資要看效益,現在國家統一決定漲養老金,我覺得更有保障了。”
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也實現了社會化養老。連云港是省內事業單位退休職工較早實行社會化養老的地區。今年64歲的市航道管理處退休職工顏景余說,社會化養老后退休金并沒有減少,就是原來一張存折發,現在分成了兩張。社保部門發的工資在一家銀行,單位發的個人津貼在另一家銀行。“除了多了一張銀行卡,自己與單位的關系沒多大變化,單位還會經常組織離退休人員活動。而現在社區組織活動也邀請我們,覺得退休后又多了一個部門關心。”
據了解,對于事業單位的養老金社會化管理,我省明確了“三個不變”,即離退休人員原有的待遇不變,原有的福利待遇支付渠道不變,離退休人員和原單位的關系不變。
基層社區為退休人員建新家
一個月前,61歲的程云蘭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健康體檢。因為家庭變故和企業破產,打零工為生的程云蘭一直沒有參保。去年南京出臺政策,將所有像程云蘭這樣沒有參加保險的退休人員全部納入養老保險。今年又將這批人員納入了職工醫保。“剛繳了費社區居委會就通知我去參加免費體檢,不瞞你說,我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參加體檢呢。”
進入社區養老,退休人員的福利遠不止兩年一次的免費體檢。為了讓退休人員在社區有一個新家,我省搭建了覆蓋城鄉的基層保障服務平臺。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所有街道(鄉鎮)、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平臺。除了蘇北少數困難縣外,全省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和網絡平臺已延伸到街道、社區,許多地區實現了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聯網辦公。絕大多數市、縣(市、區)建立了退休人員檔案管理中心,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
洪澤縣東雙溝鎮的勞動保障所長李斌在所長的位置上干了20多年,對于社會化養老服務深有感觸,“以前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就業,近5年來服務社區老人的工作占了工作的大部分——每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資格認證、檔案管理、逢年過節發慰問品慰問金,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各種社保政策咨詢等等,所里4個人經常忙不過來。”
久違的鄰里情又回來了
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的只是退休老人的物質健康,那么,這個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則更加注重退休老人的精神關懷和托底照顧。
南京市鼓樓區峨嵋嶺19號大院65歲的趙美麗,現在是社區腰鼓隊的骨干成員。她自嘲退休后比原來上班還忙。“每天吃過早飯去打完鼓后趕回來給上小學的孫女做飯,下午還經常被姐妹們邀請參加各種活動,平均半個月還有一次表演。”趙美麗說腰鼓隊的隊員都是街坊鄰居,平時還經常串門,相約一起逛街。“以前上班時很少和鄰里打交道,現在大家都成了朋友。”加上現在養老金認證、黨組織關系、節日慰問都在社區,趙美麗說“越老越覺得社區好”!
一些退休人員還借助社區平臺發揮余熱,讓社區充滿關愛和溫情。去年7月,如皋市退休人員成立江海志愿者“夕陽紅”服務隊,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區提供健康義診,為生活不便的高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為年輕人提供心理咨詢,關愛留守兒童,深受歡迎。愛心也迅速擴展,短短一年志愿參與人員擴展到整個南通地區,如今的“夕陽紅”服務隊員已經達到了5700多人。(黃紅芳)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