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農村留守兒童來說,中秋的團圓往往是一段傷心的回憶。與往年不同,今年的中秋節,來自社會和家庭的真情關愛,讓江蘇省淮安市10萬留守兒童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爸爸你放心,我在老師家吃團圓飯”
“最近身體好不好?學習怎么樣?”“挺好的,沈老師每天輔導我寫作業。”
“我們中秋節不能回家,你要乖一點!”“爸爸你放心,我在老師家吃團圓飯!”……
這是淮安市盱眙縣明祖陵小學的孫興茹和在無錫打工的爸爸媽媽“面對面”視頻通話的場景。29日中午,小茹到班主任沈笑艷家做客,不僅吃到豐盛的中秋團圓餐,還通過QQ和遠在異鄉的爸爸視頻對話,長輩的敦敦教誨和老師的濃濃愛心讓今年的中秋格外溫暖。
“小茹是我班里的學生,我愛她,就像愛自己的孩子!”沈老師告訴記者,小茹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今天的團圓飯,她不僅做了紅燒魚、燉排骨,還做了肉圓湯,買了各色月餅,讓孩子過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小茹并不是少數的幸運兒。明祖陵小學共有留守兒童200余人,占學生總數的10%。為了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難題,當地多個部門出資在學校邊建了留守兒童之家,供孩子們吃飯、住宿,并安排專門老師義務輔導功課。
明祖陵小學校長黃愛勤介紹,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老師每周安排孩子和父母打一次親情電話,每月一次網上視頻聊天,每學期鼓勵孩子給家長寫一封信,每年過一次集體生日,讓孩子感受家的溫暖。
針對節假日留守兒童無人看護問題,淮安大力興辦留守兒童之家,以現有寄宿制學校、閑置校舍、農家大院為依托,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截至目前,全市留守兒童之家實現村級全覆蓋,其中170個達到省級標準。
“媽媽回來了,月亮好像更圓啦”
對于淮安市金湖縣前鋒鎮淮勝小學的王文婷來說,今年的中秋節特別開心。“爸爸媽媽都回來打工了,中秋節全家可以一起吃團圓飯啦!”小姑娘29日開心的告訴記者,媽媽從縣城趕回來吃晚飯,買了她最愛吃的哈密瓜味月餅,爸爸也做了她愛吃的土豆燒牛肉,“媽媽回來了,中秋的月亮好像更圓啦!”
“女兒馬上要考初中,綜合考慮我們決定回家鄉打工。”媽媽張桂蘭介紹,前幾年,夫妻二人都在蘇南打工,女兒的學習落下不少。今年過完春節,丈夫在當地一家食品廠找到工作,她也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結業后在縣城一家超市做促銷員。雖然工資低一些,但開銷不大,更重要的是能照顧好女兒,“伙食好了,女兒長胖好幾斤,學習成績也提高不少。”
在淮安,和張桂蘭夫婦一樣返鄉就業的農民工越來越多。為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技能,淮安市大力開展針對農民工的各類技能培訓,并對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的農民工予以獎勵。2011年4月以來,全市共有1.5萬余名農民工獲得這項獎補資金,吸引更多農民兄弟學技能,拿證書,找工作。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根本途徑是發展地方經濟,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最終消除留守兒童現象。”淮安市市長曲福田表示,近年來,淮安將農民工就業創業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民工在就業、維權、培訓、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待遇。據統計,目前在淮安工作半年以上的外地務工人員超過50萬,加上本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全市吸收農民工就業近200萬人,“農民工在淮安就業更有尊嚴,更有保障。”
“發展經濟,要讓婦女兒童先有笑臉”
“在淮安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先讓婦女兒童臉上有笑容。”淮安市委書記劉永忠在2010年中國淮陰·東方母愛文化節上的鄭重承諾,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針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現狀,淮安構建一整套關愛幫扶體系,確保每一個留守兒童背后都有一雙關注的眼睛。
淮安市婦聯主席王向紅介紹,全市多部門聯動,構建關愛留守兒童“四覆蓋”格局,即以家庭貧困、父母離異的留守兒童為重點,形成“個個有人關護”的全員覆蓋;以離開校門、生病染疾的時段為重點,形成“時時有人關護”的全天候覆蓋;以家庭、學校、社會等載體為重點,形成“處處有人關護”的全方位覆蓋;以生活關照、心理疏導為重點,形成“事事有人關護”的全面覆蓋,力求使每一名留守兒童安全有保、學業有教、親情有護、困難有助。
近年來,淮安堅持把推進“留守兒童”關愛工程作為一項惠及民生、事關全局、利及長遠的戰略任務,全市留守兒童中沒有一人因失助而輟學流浪,沒有發生一起嚴重傷亡事故,沒有出現一起重大違法犯罪案件。留守兒童與其他未成年人一樣,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愛呵護下,快樂健康生活,平安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