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昨撰文稱
使用膨大劑是不是
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西瓜開裂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關注,在各大網絡論壇上,各種討論膨大劑的帖子隨處可見,人們普遍擔心,使用了膨大劑,西瓜會爆炸,這是不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濫用風險,用激素催熟的瓜果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陷入“輿論漩渦”的“西瓜膨大增甜劑”號稱可以帶來30%以上的增產效果,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如果讓孩子服用激素促進長高,我們會說這是拔苗助長,難道給作物使用膨大劑促進增產,就不是拔苗助長?高效農業如果片面追求高產高效,還是不是道法自然,還是不是綠色農業?
南京市民周海英對記者說:“對那些個頭大、顏色好的瓜果,我有個疑問,它們是不是使用了膨大劑,這些物質究竟有沒有殘留,人吃了到底是不是安全?”無錫市民馬定坤則說:“現在市場上大個瓜果隨處可見,乒乓球一般的草莓,雞蛋大小的葡萄,我們消費者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汪良駒認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圍內,膨大劑是安全的。至于大個瓜果,有可能是品種改良、技術改進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膨大劑催熟的結果。但是只要是按照國家規定適量使用膨大劑,是非常安全的。此外,瓜果從使用膨大劑到上市出售,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期,其殘留基本測不出來,對人體沒有什么副作用。
據專家介紹,膨大劑名為氯吡苯脲,別名為KT30或者CPPU,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首先開發,之后引入中國,是經過國家批準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目前膨大劑在我國使用很廣泛,長期的使用實踐證明其對人體無害。
雖然在正常使用量范圍內,膨大劑是安全的,但是有沒有可能存在濫用風險呢?鄭風田認為,裂瓜事件引發消費者強烈關注,歸根結底在于它暴露了這樣一個問題,即除了食品添加劑濫用,還有哪些因素可能危害食品安全。
對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專家們認為當前應當加快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只有將農產品品種、產地、施肥、用藥、運輸、銷售等一系列相關信息告知消費者,才能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明白農產品在其某個生長階段使用了什么農藥、激素、肥料,使用了多少劑量,只有這樣,才能規范農產品生產,保障食品安全。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