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走俏,洋奶粉“吃香”
當前消費環境仍難以讓人放心
“現在海淘已經成為各個論壇準媽媽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31歲的準媽媽楊彥已經開始為日后撫養寶寶的生活做準備了,而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穿梭于各大網絡論壇,學習網友們留下的“海淘”經驗。
所謂海淘,是指通過互聯網檢索海外商品信息,并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由海外購物網站通過國際快遞發貨,或是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近年來,隨著國內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暴露和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增強,海淘逐漸成為很多人購買食品或其他重要商品時的首選。
一邊是海淘如火如荼進行,一邊是國內洋品牌奶粉價格一個勁地漲。據媒體報道,近日,包括多美滋、美贊臣在內的多個洋奶粉品牌出現年內的第四次漲價。
“洋奶粉的持續吃香,表明從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一直沒有恢復起來,也表明我國當前的消費環境仍然讓消費者難以放心消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教授認為,近年來持續火爆的中國人海外代購潮流給國內消費環境建設敲響了警鐘,沒有好的消費環境,擴大內需只能是一句空話。
劉俊海介紹,在美國,消費者買到問題商品后,馬上就會有律師站出來幫助消費者對商家進行團體訴訟,消費者只要提供自己的購物小票和銀行賬號,就可以安心在家里等著賠款到賬了。“美國法院大多數時候對于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會采取巨額懲罰性賠償措施,所以一次官司就能讓律師和消費者賺得盆滿缽滿,律師和消費者都樂于打這種官司。”
“反觀我國的法律,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僅規定了兩倍賠償措施,三鹿事件之后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雖然規定了十倍賠償的措施,但其要求商家明知的法律要件卻成為消費者索賠的障礙。”劉俊海說,就算消費者歷盡千辛萬苦打贏了官司,一罐問題奶粉最多獲得幾千元的賠償,可能最后連律師費都付不起。
“以前總說內需不振是老百姓沒錢花,現在老百姓有錢了,卻都花到國外去了,這凸顯了當前我國擴大消費的尷尬。”劉俊海建議,在全面加強對消費環境的行政監管基礎上,應該重點通過法律手段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懲治不良的消費環境。消費者權益之所以在很多國家都受到特別重視,就是因為它不是只關系到某個個體,而是關系到整個消費環境和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社會問題。消費者權益維護好了,和諧的消費環境才能建立起來,才能最終重建消費信心,提振國內需求。(記者吳秋余 許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