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零毛利”“不低于對方賠兩倍差價”……短短幾天內,京東、蘇寧、國美三家電商的“價格戰”進入白熱化。一邊是電商“鬧得歡”,一邊是消費者“隔岸觀火”。這是正常商業競爭還是畸形的“價格火拼”?中國電商模式暴露出哪些弊端?消費者真能得到最后的“實惠”?
專家指出,電商行業低價和無序競爭難以持續,這樣的鬧劇不應一再上演。
便宜無底線,電商“論劍”還是“論賤”?
“比國美、蘇寧便宜不足10%,立即降價或現場發券。”14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微博上的高調承諾,引發電商業軒然大波。
緊隨此博,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在微博上表示“8月15日上午9時起,蘇寧易購包括家電在內的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于京東,否則賠兩倍差價”。國美電器的反擊則更直接“明天9時起,國美電器電子商城全線商品價格比京東商城低5%。”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消費者打算血拼一把。記者注意到,蘇寧易購網因繁忙一度無法打開,京東則是在9點過后的20分鐘里,接到將近5000萬元的訂單,高過往常。
但也有一些消費者提出,這是一場聯手廣告秀,賺取無數眼球,“作秀”成分居多。還有一些消費者提出,京東此次促銷主打大家電品種,這些都是耐損耗品,一次置辦后能使用多年,而小家電這類更新換代快的產品,則不在“零毛利”之列,顯得誠意不足。網友“2012王者歸來了”的抱怨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質疑:全是高端存貨不好賣的,這樣降法只是你們三家都受益。
對此,一位電商負責人向記者坦承,會出現實際銷售價格低于供貨商價格的可能性;此外,促銷的初衷也有清空庫存,回流資金的考慮。
另一位電商負責人吐露了同樣的“苦衷”:消費不振,當前電商行業面臨消費萎縮、庫存過高的問題,這也使得電商現金回流的壓力很大,不得不采用價格手段參與激烈競爭。
“從京東‘網上約架’到‘見招拆招’,看不出太多理性的成分。”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說。本輪的“價格戰”看不出是為消費者提供多樣性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只是一味壓低價格,實現企業自己“圈客戶”的目的。
無序競爭擴大,“拼價盛宴”傷到了誰?
“價格戰若慘烈到沒有任何底線,那么競爭就會對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經濟學者馬光遠說,消費者在享受到曇花一現的低價商品后,其實這種優惠并不能持續。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說,對消費者來說,表面上是在品低價盛宴,但實際上消費者在頻繁的價格戰中,提前預支了消費需求,也會造成下半年電器銷售后勁不足,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此前在商品零售行業就曾出現過類似過度競爭,打壓競爭對手的情況。一家知名彩電供貨商告訴記者,現在的電商競爭就如十年前的家電零售業一樣,以價格戰拼市場份額,到頭來是剛剛萌芽的電器業市場經濟在“過度廝殺”中被遏制。由此一來,一些企業占據定價權,造成很長一段時間內,“制造成本不斷降低”但“居民購買價格居高不下”的矛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