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文化創意助推外貿增長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2012-02-20 13:47:5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在如今這個人們普遍關注技術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創意已形成一種更高級的戰略資源,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漸凸顯。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和發展,也將成為我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全球文化貿易迅猛發展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使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2000年出版的《文化、貿易與全球化:問題與答案》一書中稱,在過去20年,文化商品的國際貿易額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中國五國占據了全球文化貿易的一半以上。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英國于1997—2001年每年出口增長率高達15%左右,幾倍甚至幾十倍于其他行業的出口增長速度。而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發布的研究報告《美國經濟中的版權產業:2002年》統計,1997—2001年美國的核心版權產業的外貿收人和出口額以年均9.41%的速度持續增長,2001年出口總額達889.7億美元,遠遠領先于傳統的出口優勢產業。

對外文化貿易的迅猛發展有其必然性。如前所述,隨著全球化趨勢的興起,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疆界逐漸消除,資金、人才及資源國際性流動日漸暢通,技術創新所能夠帶來的成本下降空間逐漸壓縮,文化競爭力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此情況下,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紛紛著眼于全球市場,開始集中力量發展獨具優勢的文化創意產業,美國的電影和傳媒產業、日本的動漫產業、韓國的網絡游戲產業、英國的音樂產業,都位居世界文化產品出口的榜首。

文化產業在外貿領域的空間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具有獨特而豐富的文化資源,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風格,都具有無法估量的經濟開發價值。以我國傳統表演藝術雜技為例,據文化部統計,其年均出口創匯就過億元。2010年第1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達成各類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協議1412種,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2%,達成引進協議967項,引進與輸出之比為1∶1.46,實現了中國圖書版權輸出的重大突破。2000年張藝謀執導的《英雄》一片在全球上映,在日本斬獲票房3億元,歐洲1.7億元,韓國1.2億元,東南亞2600萬元,中國港臺地區6400萬元,又在北美收獲票房4.5億元,獲得了總量11億元人民幣的空前收益,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其對全球文化愛好者的吸引力,也預示了中國文化貿易的發展空間無限。

然而,盡管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對外貿易領域已邁出了堅實的前進步伐,但從總量和增速上來看,還遠遠落后于國家對外貿易的總體增幅,且存在較大的逆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滯后導致了該產業出口規模小。貿易結構是由產業結構所決定的,一國文化貿易強大與否的基礎是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熟程度。要改善我國的文化貿易狀況,就必須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入手,從根本上改善文化貿易發展的不利局面。

第二,文化貿易的發展主體缺乏足夠的主動性。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在我國長期由意識形態和宣傳文化部門管理,多數機構原為國有公益性、事業性單位,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部分文化品在出口監管環節從宣傳品中分列為商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在全球競爭視野下,一流創意群體的總量規模、素質狀況、效能發揮是決定我國能否源源不斷地產生為市場認可的文化創意的關鍵。

第三,貿易范圍分布有限,文化貿易的渠道不夠通暢。目前,我國文化出口主要面向亞太地區,部分項目雖已進入歐美一些國家,但涉及的只是少數發達國家。此外,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運作資金和管理經驗有限,真正能從事文化國際貿易的經紀機構奇缺,文化貿易的境外營銷網絡尚未構建,形成文化產業國際貿易多靠自行操作或個人聯絡的局面。

第四,文化資源保護意識不強,造成了知識產權大量流失。由于缺乏廣泛深入的宣傳和教育,廣大群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地保護本國珍稀的文化遺產。如我國的景泰藍、宣紙、唐三彩等傳統產品技術,正是在接待外賓來訪和進行外事談判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透露給了外方人員,使其流入國外,造成在國際市場上我國這些本應具有文化優勢的產品陷入了激烈的競爭之中。

文化創意、技術創新 助推外貿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經貿發展已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但一系列外貿增長的“量”的現象,實際上已暴露出一些“質”的問題,內外需失衡、產品附加值低、出口惡性競爭、貿易摩擦頻發等現象,說明我國的外經貿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結構轉型的新階段。以制造業為例,中國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已達世界第一,制造業整體排名已進入世界第四,制造業大國已初露端倪。然而,在數量增長和規模擴大的同時,“人家吃肉,我們啃骨,人家吃米,我們吃糠”卻是對“中國制造”最為形象的描述。“中國制造”與“外資創造”的現象,已上升為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20世紀90年代末,一些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出現了一批以文化創意要素整合經濟資源、推動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這股趨勢無疑給知識經濟時代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使人們清楚地看到經過頭腦風暴產生的文化創意不僅是一種迅速提升經濟效益的新型資源,也是一種在知識經濟時代里普遍重視技術創新資源而長期忽視的短缺性要素。中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得天獨厚,利用這種優勢,將文化創意與技術創新相結合,積極推動我國外貿結構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對于作為當今世界制造業大國的中國從制造型變為創造型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于姝楠

精彩熱圖

洛陽老人淘寶不明怪石

日本街頭井蓋上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