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合成一個總指數
記者:這套指標體系都包括哪些方面?這個綜合發展指數今后會不會像GDP、CPI那樣定期向社會公布?
鮮祖德:這套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科技創新、公眾評價六個方面,其中包括45個指標。從現在的測評方法來看,除公眾評價這個方面以外,其他五個方面都可以單獨合成一個指數,然后加權合成一個總指數,也就是綜合發展指數,這個指數可以用于評價各個地區的綜合發展水平。這個指數從現在測評的方式來看,可以橫向比較也可以縱向比較。
GDP和CPI的統計和發布,已經納入國家的統計制度。現在綜合發展指數還是一個研究成果,每年發布供大家參考,但是能不能像GDP和CPI納入國家制度,按照《統計法》的規定,還必須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
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記者:我們注意到,在這套指標體系中有一個民生改善的指標。民生改善這個指標是如何量化的?
鮮祖德: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民生優先、發展的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按照這樣的要求,我們在綜合發展指數評價體系里面,把民生問題放在一個比較突出的位置。現在民生的改善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來反映:一是收入分配問題,二是生活質量問題,三是就業問題。每個問題都有多個指標來反映,一共是11個指標。比如說反映收入分配的,我們用了三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這個指標是以前沒有用過的;另外兩個指標是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收入比。反映生活質量的指標,用了城鄉居民收入指標,還用了反映消費結構的恩格爾系數。在大家非常關心的住房問題上,我們用了兩個指標:一是人均住房面積,二是保障性住房新開工面積占住宅開發面積比重。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