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進入6月底,銀行理財市場硝煙彌漫,理財產品收益率再度跳高。各銀行為了搶灘市場,密集推出超高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甚至超過7%。有媒體報道,銀監會日前專門召開理財業務會議,點出理財市場現存的六項違規操作,要求商業銀行立即整改。
高收益理財產品并不是個例。比如說農行發行的2天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為6%。興業銀行推出投資期限為10天的理財產品,5萬元起預期收益率為6.5%,50萬元起預期收益率為6.7%,500萬元起預期收益率為6.8%,工商銀行發售的7天期和14天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分別達5%和6%。
據統計,僅6月前兩周,各銀行已累計發行542款理財產品,使得今年以來的理財產品數量突破6000只,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量,理財市場熱度可見一斑。而在收益率方面,從年初的3%逐漸抬高到4%-5%,而隨著年中臨近,部分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已經突破7%的高位,不僅遠遠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更超過了銀行放貸利率。收益率的提高直接帶來了產品熱銷。現在要想購買一只熱銷的理財產品,是無法由個人在網上直接購買的,必須致電理財顧問幫自己留出額度,并且10點開始發售的規模幾十億的產品,通常11點就銷售一空。
按照正常的投資理論,收益率應與投資期限成正比,即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而當下的銀行理財市場,卻出現了期限越短收益率越高的收益倒掛現象,令人稱奇。有業內專家表示,其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短期內對資金出現極度渴望所致。銀監會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比監管的“半年大考”又臨近,這些因素讓銀行對資金望眼欲穿。在拼搶資金的大戰中,儲蓄利率不能浮動,銀行借道理財產品攬儲的意愿大為提高,紛紛在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做文章。
理財市場的混亂和陷阱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有媒體報道,銀監會近日召開會議,“戳穿”商業銀行的花招,六項被點名的違規操作包括:同業存款存放本行、購買他行理財產品、投向政府融資、繞過信托做信托受益權產品、委托貸款理財產品、票據資產理財產品。這些違規操作已成為繞過監管的吸存手段,嚴重影響存貸比指標的考核。但銀監會方面對此消息并未給予證實。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