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堵住高收入人群的個稅漏洞?
記者:圍繞此次個稅法修正案的爭論中,有相當一部分聲音關注游離在個稅征管范圍之外的部分高收入群體,也有人質疑個稅已淪為“工資稅”。那么,如何看待這些質疑?這次改革是否體現“高收入者多納稅”的原則?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怡:一方面要看到,此次個稅法修訂對稅率級次級距也進行了調整,體現了加大對高收入者調節力度的態度,是改革的一大亮點。另一方面也要承認,目前的調整仍僅限于針對工薪所得,并沒有涉及高收入群體股息、資本利得等非勞動所得,對高收入人群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由于信息不對稱,高收入人群工薪所得之外的收入很難被監測和征收到。亟待加強對高收入人群工薪以外收入的個稅征管。
李稻葵:我國目前寄希望于通過個稅來調整收入差距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目前很多人的收入并非體現在工資單上。事實上,收入差距更多體現在工資以外的部分,包括財產性收入。正是這些非工資收入使得個稅調整貧富差距“力不從心”。
記者:針對我國高收入者個稅征管的漏洞問題,近兩年,國家稅務總局連續發出通知,要求從股權轉讓、房屋轉讓、股息、利息、紅利等等層面加強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那么,該如何堵住高收入人群的個稅漏洞?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白景明:加強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是發揮個稅“削峰平谷”調控作用的重要手段。從我國現有的稅收征管模式來講,最有效的加強高收入者個稅征管的方法是在單位層面。加強代扣代繳,加強對單位違規發放收入的監管,加強對企業的審計。同時,加大對單位在代扣代繳層面偷逃個稅的處罰。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室主任張斌:我國目前對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是要求進行納稅申報的,這有利于稅務機關掌握高收入者的相關信息,有利于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應該不斷地推進,并適當增加對不申報者的處罰力度。
個稅改革能否實現以“家庭為單位征收”?
記者:有些觀點認為,個稅法修訂應充分考慮不同家庭的人口負擔情況,不同家庭需要供養的無收入人口有多有少。那么,個稅改革能否實現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其背后傳遞出何種改革方向?
劉怡:社會上關于“以家庭為單位征收”的個稅改革討論,實際上傳遞出個稅改革亟待從分類向綜合邁進的改革信號。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個稅都實行綜合或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綜合計稅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納稅能力的稅制,而我國“十二五”已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
記者:綜合稅制有三個明顯標志:一個是將個人各種收入項目加總按綜合稅率計征;一個是以家庭為征收單位;一個是以年為征稅時段。此次個稅法修訂是否體現了這一改革目標?我國應如何加快推進這一改革?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目前的個稅修訂舉措仍屬于個稅改革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目標邁進的“前期鋪墊”,當前要在我國推進綜合計稅仍面臨很大難度。“需要實現納稅人信息申報的實名制,個人全部收入信息應實現網絡全覆蓋,納稅人申報制度也要健全,同時管理部門的稽查能力也要跟上,工作量會非常大。”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此次個稅法修訂內容與“十二五”提出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目標并沒有多少對接關系。此次稅制調節舉措推出后,國家應瞄準個稅的改革目標加快推進改革,重點是突破稅收征管和稅制結構改革難點,包括增加直接稅在稅制結構中的比重。這也是百姓感覺稅負重的根源,最終使社會收入分配回歸公平合理的軌道。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安體富:現階段,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目標需從四方面著手,第一是讓所有的公民有一個稅號;第二是所有收入完全貨幣化;第三是加強現金管理,大額的現金流動必須通過銀行;第四是對稅務、工商、企業、金融等進行聯網。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