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人口多 經濟活力增強
2010年全國常住城鎮的人口和鄉村的人口已經非常接近,城鎮人口為6.66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是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億人,占50.32%。
馬建堂指出,2010年同2000年相比,我國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2000年比1990年,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9.86個百分點。這十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在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而根據昨日公布的統計數據,沿海發達省份的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增加,內陸欠發達地區的常住人口占比下降,更多人口從內陸西部往東部發達地區遷移、流動。“人口的遷移既促進了人口流入地區的經濟發展、滿足了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區的收入水平、改善了發展條件,實現了雙贏。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經濟活力在增強,也促進了城鄉、東西部更加均衡地發展。”馬建堂認為。
微言
@Veslee:我來解讀。1.中國男人比女人多3400萬,問題不小!2.聯合國傳統老齡化社會標準是60歲人口超過10%或者65歲超7%,中國均已經符合,太早!3.單城市化之人口方面,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在80%左右趨于穩定,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空間巨大,問題和機遇并存,需要防止的是類似巴西的“過度城市化”和“假城市化”。
@小游及興哥的自由生活:1.不要怕當剩女,以后娶得到老婆將是一個成功男人的標志;2.廣東人的繁殖能力首屈一指,令河南人汗顏;3.圍繞這些人口數據,政府會推出怎樣的后續政策?拭目以待……
■觀點
應該立刻著手研建養老體系
人口的年齡構成數據是本次人口數據發布的看點之一,特別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和老齡化人口的比例。許多專家指出,中國需警惕出現“未富先老”。
中國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中國第一個人口問題不是人口老齡化,而是“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生育率下降。生育率有一個指標,叫做“總和生育率”,總和生育率應該要達到兩個,才能達到人口的平衡。但可能會有孩子夭折等情況,因此把2.1的總和生育率叫做替代水平,即平均一對夫妻生了2.1個孩子,從長期看才是不增不減的。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姚遠昨日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我們國家來說,由于經濟速度發展比較快,加上控制人口的成效比較顯著,人口老齡化在速度、規模、結構上可能要比發達國家都要更快一些。“我們國家老齡化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未富先老,我們國家在沒有進入發達國家的情況下,就出現了老齡化。政府對老齡化社會準備不足”。
姚遠透露,全國老工委正在進行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研究,結果應該會很快出來,會從國家的角度建立一個應對的思路和工作重點。
“銀發浪潮來得如此迅疾,以至于留給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的斡旋時間已非常局促。”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則表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和供養系數的上升更快,總和人口出生率更難提高。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表示,中國從現在開始進入老齡化,今天一人退休有10個人在上班,20年后之后一個人退休卻僅有4個人在上班。中國的贍養率今后將很快出現反轉,這意味著更少的勞動力人口將需要贍養更多退休人口——— 這將是未來20年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中國將在大多數人變富裕之前變老。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表示,目前我國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尤其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增多,因此急需建立切實可行的養老體系。“我們要從現在開始研究養老體系的建設,包括日托所、養老院的建設,老年護理專業的人員培訓。以防需求突然出現后,我們又一次措手不及”。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