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珍與丈夫在一起。
楊柳攝
【閱讀提示】
為了村里的計生工作,她放棄了安逸的家庭生活;身患癌癥近6年,她卻依然堅守在崗位上;因為身體原因,她提出退出村里的換屆選舉,但最后依舊全票當選,村民都說“我們離不開她”……她叫王桂珍,湖北省安陸市雷公鎮王畈村計生專干。
44歲的王桂珍是湖北省安陸市雷公鎮王畈村計生專干,14年以來,村里的計劃生育重點優質服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全村沒有一例政策外生育,沒有一例亂收費現象,村里的育齡婦女都親切地稱呼她“桂珍姐”。
義無反顧挑重擔
“再難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干,計生工作事關重大,沒人做不行”
王桂珍是土生土長的王畈村人,1996年,王畈村計生專干崗位連續兩年空缺,當時的村支書王傳濤著急了,點了王桂珍的將。
“我當時不同意桂珍去,村里計劃生育工作難開展,不想讓她去受罪。”丈夫岳紅平回憶道。
面對勸告,王桂珍說:“再難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干,計生工作事關重大,沒人做不行啊。”最終,她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份工作,一做就是14年。
王桂珍一上任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那時她家有七八畝地,她便白天干農活,晚上去村里的育齡婦女家走訪,有人不在家,她就跑兩次、三次。這樣走了3個月,她終于把全村252戶人家的情況摸清楚了,建立了全村育齡婦女檔案。
2001年,丈夫岳紅平手背骨折,本來王桂珍已經請假照顧丈夫,可當時村里有個孕婦待產,沒人照顧,王桂珍聽說后,“狠心”丟下了岳紅平,直奔計生服務站,照顧了孕婦3天。
一片真情解難題
“再深的巷子,也能繞過那道彎”
最初,由于“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多人都很難理解計劃生育工作,王桂珍也成了全村避之不及的“多事人”。但是,王桂珍沒有被挫折嚇倒,“再深的巷子,也能繞過那道彎”。
村民葉蕓芳有兩個女兒,因為想再生一個兒子,不愿采取長效節育措施。那時正值收割季節,王桂珍看到葉蕓芳家人手不夠,就丟下自家的農活,跑到她家幫忙收割。王桂珍的執著和真心打動了葉蕓芳,她主動去采取了節育措施。“把育齡婦女當成自己的姐妹來對待,把育齡婦女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王桂珍經常這樣說。
村民高秀芳家本來窮得連孩子的奶粉都買不起,王桂珍知道高秀芳丈夫會開車,就主動拿出6000元積蓄借給他們買拖拉機。如今,高秀芳家里不僅蓋了新樓房,還買回20萬元的大型收割機。提起這些,高秀芳心里充滿了感激:“沒有桂珍姐,就沒有我家的今天。”
王桂珍心里時刻裝著一本賬:村里育齡婦女的身體情況、家庭情況、生日、聯系電話……她用堅定和愛心融化了大家對計生工作的偏見。
身患絕癥不放棄
“心系計生工作的深情永不枯竭”
2005年3月,王桂珍被診斷出患有細小肺泡癌。4月2日,她被推進了手術室。臨上手術臺前,王桂珍突然想到村里還有3個工作對象沒有參加生殖健康檢查,她怕自己挺不過去,便立即打電話給村支書,讓他幫忙安排幾個對象去檢查。
手術很成功,經過短暫的休息,王桂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雖然身體虛弱,但她和以前一樣毫不松懈,鎮里的例會照常參加,村里的信息及時上報,需要上門訪問的絕不推脫……
可病情一次又一次加重。王桂珍前后3次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了巨額債務。
2008年10月,村里換屆選舉,因為身體原因,王桂珍提出辭職,但最后還是以全票當選。原來,村里的育齡婦女們聽說王桂珍不參選后,紛紛找到了鎮、村領導,一定要王桂珍參選,“我們離不開桂珍姐”。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讓王桂珍非常感動,她看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責任,最后她決心留下來。
在王桂珍的工作日記里,有這樣一句話——“雖然我身患絕癥,雖然我家徒四壁,但我心系計生工作的深情永不枯竭”。憑著這樣一份深情,身患癌癥近6年,她堅守了近6年。
王桂珍的事跡傳遍了當地,大家主動為她籌款捐款。現在,王桂珍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她能下地四處走走。她每天最開心的事是村里姐妹們來看她,一起商量工作、談談心。“這時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病人。”王桂珍說。
計劃生育是國策,利國利民,但許多村民不太理解,我們計生專干就要發揮橋梁作用,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里去。
——王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