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當中英雙方正就香港的前途展開談判時,一位19歲的蒙古族少年,告別自己遠在遼西的家鄉,南下香港展開了自己追尋佛法的人生里程。在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當初的少年已經成長為香港重要的凈宗道場西方寺的住持——寬運法師。
“我對佛法最初的認識來自小時候跟在母親后面跪拜。”講到自己的人生際遇,這位年近半百的法師臉上露出孩子般恬淡的笑容,自小跟隨母親日復一日地上香膜拜,讓他與佛結緣,而他接下來的緣分則是來自西方寺的永惺長老。
永惺長老祖籍遼寧,12歲出家,1948年來到香港。1970年,永惺長老在香港創建西方寺。1982年當永惺返鄉時,遇到了這位小老鄉,也就注定其人生就此與香港結緣。
南下香港后,1986年,寬運法師剃度出家,他一直追隨永惺上人研習佛法,同時協助建設西方寺,1993年起擔任西方寺監院一職;2007年,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西方寺舉辦了新任方丈交接典禮,寬運法師被兩序大眾推舉為西方寺第二任方丈,接過了師父的衣缽。雖然已身為方丈,寬運法師卻告訴記者,自己還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研讀佛經就是他自我修行的法門。
“香港佛教和整個社會走得很近,尤其是1997年后?!被仡欉^去的歲月,寬運法師以自身的觀察回顧著佛教在香港的變遷。
回歸祖國后的第二年,香港佛教界人士開始積極推動并成功爭取到把佛誕日列為假期;自1999年開始,佛誕日(農歷四月初八)開始成為香港公眾假期。
談到回歸以來佛教在香港的發展,寬運法師感受最深、講得最多的是內地佛骨舍利3次赴港,和近期剛剛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作為此次世界佛教論壇的籌備執行主席,寬運法師深深感受到香港佛教界齊心合力的一面。
“三次佛骨舍利來港每次都有轟動效果?!毖约坝诖耍瑢掃\法師臉上現出滿足的笑容。
目前,700多萬人口的香港號稱有120萬佛教徒?!跋愀凼莻€商業社會,佛教已經融入香港社會。港人不缺財富,但心理壓力大?!薄耙苌畹煤茫陌埠苤匾D憧梢圆恍欧?,但佛教是安心之法,可以幫助你克服困境逆境,讓人自調自度。”
寬運法師說:“其實我一年里有一半時間是在內地出席各種活動?!粐鴥芍啤?,兩地佛教雖互不隸屬卻同根同源,15年越來越近,水乳交融。”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香港佛教界積極施以援手;2008年冰災時,我們永惺老和尚慈善基金第一個捐款?!?/span>
寬運法師坦言“出來后對家鄉更加有感情”,濃濃的鄉情讓他格外關注家鄉的發展,一方面在遼寧大學等地成立“永惺佛學研究中心”和“研修學苑”,培養佛教人才;另一方面,每年組織香港大學生深入內地學習考察。
對于自己開設的博客訪問人數超過千萬,他感到相當平常,通過博客讓世人了解佛教,在他看來就是“把道場設在了家里”。
寬運法師強調,學佛之人首先是人格的完成,只有把人格做好了、完成了,才有資格成佛,正所謂“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