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香港義工在災區搭建“心靈驛站”

2012-06-21 11:34:20 來源:新華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香港回歸十五周年·15年15人)香港義工在災區搭建“心靈驛站”——訪香港災后心理輔導協會總干事杜永政

男人四十,理應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卻甘愿放棄一半工作時間,帶領一批接一批的香港義工走進災區,為千里之外無數破碎心靈而奔波。

杜永政,香港小提琴家,擁有自己的管弦樂坊,旗下樂手逾百,業務包括代理名牌樂器、為學校等團體組織成立樂團;有人邀請他演出,一小時酬金動輒數千港元。

“拉小提琴、做樂團指揮,任憑你做得再好,最多是得到別人贊許,錄一些唱片,那又怎樣呢?”杜永政相信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無休止地登峰造極,而是要把握機會帶給別人祝福。

他和很多香港人一樣樂善好施,除了定期向慈善機構捐款,還曾舉辦音樂會為受災地區籌款;2008年5月四川發生大地震后,他認定災后心理輔導是他要走的方向。

災后輔導工作的序幕

四川大地震發生后沒多久,具備專業輔導資格的杜永政跟隨一個美國心理輔導協會前往災區幫忙輔導受災民眾。首次踏足災區,讓他心靈撼動的不僅是四周滿目瘡痍的景象,還有他與一名小孤女相遇的情景。

有一天,杜永政所屬的輔導隊伍抵達彭州市一個救援站,那里聚集了一群失去了雙親的年幼孩童,救援人員正忙于向他們分發物資。當中一個女孩,她已獲分發4雙鞋、6個書包,救援人員仍要把更多的塞給她。

結果,女孩一手把物資甩開,放聲大哭。原本站在一旁默默觀察的杜永政隨即上前慰問說:“小朋友,為何不要呢?”女孩哭著回答:“這些我有了,我不要啊!我要爸爸媽媽!”聞者心酸,在場的人都忍不住流下淚來。

“誰都知道她父母已經不在了,我怎能給她父母呢?”回港后,杜永政的腦海不時浮現起這悲傷一幕,他不禁問自己能為這女孩,甚至其他喪親的兒童做些什么?物質顯然無法彌補孩子失去父母的傷痛,那么只能從心理方面著手,安撫他們的情緒。

幾經打聽下,杜永政發現香港的慈善團體一般只會向災區供應物資,鮮有提供心理輔導的,于是他索性自行成立慈善組織——“香港災后心理輔導協會”。

就這樣,一次災區探訪,一個小孤女的故事,促成了香港唯一一家災后心理輔導機構的誕生,為日后港人義工到災區展開的連串輔導工作掀開序幕。

成為受災民眾的摯友

一場天災奪走無數寶貴生命,幸存下來的人們很多要面對喪親之痛。杜永政4年來抱著能幫多少就幫多少的信念深入災區,與受災民眾建立深厚情誼,為他們搭建起“心靈驛站”,使他們長期繃緊的精神得以喘息舒緩。

“我們的工作不是要令環境變好一些,而是要改變人的心態,讓他們振作起來,勇敢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杜永政說,這是災后心理輔導工作所要達到的目的。

香港災后心理輔導協會成立至今,曾派員探訪四川地震災區45次、日本地震海嘯災區10次;另外還有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盈江地震、臺灣風災、泰國水災……幾乎凡是曾被天災蹂躪過的地方,都會有香港輔導員的足跡。每一次探訪,杜永政必定親自帶隊。

“我們協會成立以來,人數雖然在增長,但始終需要有專家帶隊,也要有好的領袖在當中帶領著一班人才能團結,讓工作開展得快些。我身為協會的總干事,責無旁貸。”大約十年前,杜永政分別在美國和香港修讀心理學和輔導學課程,當時是為了管理旗下的音樂人,沒想到今天可把知識用于救助災區民眾。

為了騰出更多時間從事災后輔導和培訓工作,杜永政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模式,減少親自上場演奏,改為退居后方專注于管弦樂坊的管理工作。他坦言,現在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比以前少了一半有余,收入也相對減少。“我覺得錢是賺不完的,人要學會平衡”。

杜永政強調,做心理輔導工作,不是探訪一次兩次便能解開受助者的心結,而是要持續定期探訪,對方才會相信輔導員是真心相助。協會每去一個地方,都會培訓當地人成為輔導人員,又鼓勵受災民眾互相關懷,久而久之受助人成了與輔導員并肩同行的親密戰友。

四川綿竹市遵道學校是地震后第一所重開的學校。該校的楊校長說:“杜先生不僅是我們的心理輔導員,他還是我們的老朋友。”談起義工們如何得到受助者信任,杜永政面露欣喜之情,這可說是對他們的最佳回報。

香港義工的突破

好人好事,不一定人人欣賞。在一些音樂人眼中,天天泡在頹垣敗瓦中接觸災民,叫做“低下”;身穿花衣美服站在舞臺上演奏,接受觀眾的掌聲贊賞,才是“高尚”。面對個別同業的嘲笑,杜永政不以為然,堅信自己選擇正確。

“如果我要無悔今生,就要把握時間去做一些能感動人或者能幫助人的工作。”杜永政在香港土生土長,家庭和學校是培養出他這份無私的助人精神的重要基地。祖父周濟貧困子弟,讓他們有書讀、有飯吃,為他樹立了良好榜樣;中學時就讀基督教學校,讀到圣經一句“施比受更有福”,從此深深地刻在心板上。

杜永政接受記者訪問的前一天剛從四川災區回港。他表示,現在大約四分之三的幸存者已逐漸恢復心理健康,其余尚未走出陰霾的大多數是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部分人甚至出現價值觀扭曲的情況,這是輔導人員將要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他們協會義工將繼續在當地,尤其是一些偏遠的村落開展工作,以應付龐大的心理需求。

另外,他們從兩年前開始主持綿竹市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心靈驛站”,通過電波使當地更多民眾獲得心理健康知識。這節目大受歡迎,去年奪得國家廣播大獎第二名。現在他們正構思以連續劇模式制作一套同名電視節目,提供相關資訊,希望使更多人受惠。

“我們這4年內(在四川)親身接觸過的個案,不超過6000宗……即使把我們在當地培訓的500多個輔導員計算在內,我們最多也只接觸到100萬人。”杜永政皺眉算著,好像恨不得馬上動身返回四川。

目前,災后心理輔導協會已培訓了190名心理輔導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貨柜車司機、律師、演藝工作者等,輪流定期前往災區探訪。只要受災地區死亡人數超過一萬,而當地又缺乏心理輔導支援,他們便會出隊。

杜永政說,從其觀察所得,近年越來越多的港人愿意跳出自己的安舒范圍,到境外去做義工。他們不僅捐款,還走上前線親身體會災民的需要,這可說是本地義工文化的一個突破。

“義工們從災區回來后說,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改變,以前只是著重賺錢的,現在學會著重家人。”他表示,義工們千里迢迢前往災區,舟車勞頓,還要自己掏錢支付旅費,看似單向的為別人付出,其實同時在豐富自己的生命。

來源: 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精彩熱圖

揭秘美絕密軍事基地51區!

揭秘林青霞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