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咱河南層出不窮的好人,都是活生生的真善美例子!”熱衷公益事業并通過微博凝聚起一個慈善助人群體的鄭州市民魏曉軍,談起公民道德建設,忍不住要拎出身邊不斷涌現的好人說一說。
50多歲的李老發家徒四壁,常常是咸菜饅頭度日,但看到把立交橋下當家的農民工,他想起多年前自己打工的經歷,于是出錢出力,立志讓鄭州市區的農民工都有口水喝。由于3年累計送兩萬桶免費水解農民工之渴,李老發被昵稱為“送水哥”,成了街談巷議的人物。
“我行的是小善。”李老發始終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再普通不過,在他眼里,“人家口渴你送口水,是啥大不了的事?”當問到心愿,他的回答更樸實,“還是把眼光放到社會吧,我做這點事,如果說有價值,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做好事。”
鐵路警察鄒清林從警24年來,不圖名不圖利,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救助流浪兒童,迄今共幫助117名兒童與家人團聚。鄒清林說,只是習慣見到單獨出行的孩子就“多看兩眼多問一句”。
“無論作為一位父親,還是一名警察,我都有責任有義務送孩子回家。”作為南陽車站派出所民警,鄒清林的職責是維護車站秩序,但熱心腸的他見了獨行的孩子就想“管閑事”,一管就是大半輩子。
孩子與家人團聚那一刻,鄒清林覺得最滿足,被救助孩子節日里的一個電話也讓他欣慰,但他最高興的莫過于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愛心傳承人”。被幫助過的家長謝青山就是其中一個,他說:“老鄒不是救助一個小孩,而是挽救一個家庭,他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好人!我是受益人,也要把好事做下去。”
鄒清林說:“敬業、誠信、友善,弘揚真善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普通公民,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并且會一直做下去。”
與“送水哥”和鄒清林相比,魏曉軍做的事顯得更瑣碎。天冷了給環衛工送棉衣,為失智老人配手機,幫受傷“的哥”籌手術費,什么事他都愿意幫上一把。他最看重的一句話是:“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是缺少精英,而是缺少更多平凡的好人。”他說自己愿意做一個這樣的人。
“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少愛,但要變得更美好,還需要更多的愛。”魏曉軍說出了眾多好人的心聲。他呼吁,不要吝嗇自己的善意,讓涓涓愛心匯成社會暖流,溫暖這個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