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館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
4A級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世界文化遺產。這里集遺址保護展示、園林觀賞休閑于一體,是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游區。
大約在公元前
1300年,商朝第
20位國王盤庚,將都城由現在山東的曲阜(古稱奄),遷到了安陽小屯村(古稱殷),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商朝的都城,傳位
8代
12王。自公元前
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
1046年商朝滅亡的
255年間,這里一直是中國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盤庚遷殷以后的商朝又稱為殷朝或殷商。直至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這座曾經輝煌了二百多年的商朝都城,逐漸變成一片廢墟,史稱殷墟。到了近代,一個偶然的發現,引出了
“一片甲骨驚世界
”的恢宏樂章。經過近百年的考古發掘和學者們艱苦的考證,這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都城重新展示在了我們面前,
1986年安陽市政府將這座都城的宮殿遺存在原址上進行了科學復原,成立了殷墟博物苑并正式對外開放,為我們今天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殷墟,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資料。
殷墟占地面積約
36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古老的洹河水從殷都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合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從年代上講,位居中國八大古都之首,距今已有
3300多年的歷史。殷墟的科學發掘始于上世紀
30年代,經過近百年的發掘整理,現已清理夯土臺基百余處。這些建筑群歸并為甲、乙、丙三組,即宮殿、宗廟、祭壇,還發現手工作坊、甲骨坑、祭祀坑和貴族墓。宮殿宗廟遺址是殷墟最重要的遺址群落之一,著名的婦好墓即位于宮殿宗廟遺址內。婦好墓以它墓葬保存完好,墓主人身份明確,出土的隨葬品豐富等條件震驚了中外史學界,并確定了它在史學界的特殊地位。墓中許多隨葬器物堪稱殷墟文物的杰出代表,對研究殷代的政治、文化、藝術以及殷商考古學中的許多問題都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1976年發掘后當年被評為
“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
編輯:寧波 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