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網購洋奶粉維權難
“大家跨國網購之后才發現,國外的東西不但品質過硬,而且價格甚至比還便宜。”張德才說。
而國人的熱情卻招來了國外的騙子,這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去年年底,兩家荷蘭網站被揭露可能是騙子網站。張德才認為大批中國年輕父母購買國外奶粉,使得一些荷蘭的當地人也想分一杯羹,于是設立了購物網站想要當奶粉的二道販子,但荷蘭是個小國家,增加這么多的用戶,廠家的貨根本供應不上,所以造成了一些人轉而發現這樣騙錢更容易。
很多網友紛紛上當受騙,貨款發出去卻遲遲沒有收到貨。張德才開始嘗試著幫助維權。他在國內以及荷蘭警方都報了案,也向歐盟以及荷蘭當地的消費者保護機構投訴,均無下文。
“這些荷蘭騙子騙的只有中國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這么遠買奶粉的。中國人不可能維權成功,因為找不到負責的機構。”
淘寶工作人員表示,對于海外代購奶粉,淘寶方面會經過初審、復審和最后的終審,包括讓賣家提供商品所在地的食品合格證書、進貨憑證和銷售記錄。
另外,淘寶全球購頻道一直關注各國食品安全信息,如出現問題,他們會第一時間和賣家進行溝通并作出相應處理。
應對中國“拖粉”潮
荷蘭新西蘭限購
家住在荷蘭奧斯小鎮的斯洛特梅克先生沒有想到,他跑了一星期都沒有買到兒子的奶粉。去年年底,荷蘭當地商家發現,總會有亞洲面孔的顧客反復來把貨架上的奶粉買空。這則來自荷蘭國際廣播電臺中文網的報道稱,牛欄奶粉生產廠家已經略有提高產量,同時,一些商家開始限購。
“我們很同情中國的父母,但是也擔心由此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真的很痛恨中國的那些黑心奶粉廠家。”斯洛特梅克說。
“荷蘭本地奶粉限購,始于2010年年底,此前有大批中國人在荷蘭超市掃貨,經常是一次購買完超市貨架上所有奶粉。”史唯平告訴記者:“這種瘋狂掃貨的舉動很快引起荷蘭政府和媒體以及奶粉制造廠家的注意,因為本身,荷蘭本土牛欄、美素等奶粉的產能根本不足以供應中國市場,而且,這種政府補貼商品,本身就屬于政府給予國民的福利之一,所以,限購政策很快出臺,在很多超市和連鎖商店奶粉貨架前都有明顯的標識,提示顧客不可以大批量購買,或者每次最多只能購買三罐,甚至兩罐。”
張德才翻譯的一篇新聞報道顯示,新西蘭當地也開始有限購措施。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