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走在世博園里,這位70出頭的老先生經常會招來許多“粉絲”,不少游客能認出他來,并且豎起大拇指。他就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
何鏡堂院士眼中的世博與眾不同。
理念注重文化環保
“既是人類文化技術總結,更是未來發展方向的交流平臺”
世博會開幕前去現場多少次他根本說不清,有一年光是往返的飛機票就有120多張。世博會開幕后,他已去了5趟。
“世博會實在太大。我只看了一部分。”在何院士印象里,意大利館設計很不錯,把古羅馬文化和現代審美結合了起來,西班牙、英國等國家館都非常注重文化,同時也特別強調低碳。
“世博既是人類文化技術總結,更是未來發展方向的交流的平臺。”何鏡堂院士說,這次上海世博會,全世界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各國的展館顯示了文化、科技的綜合,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
光是建筑學領域,各個國家館所呈現出的建筑理念,既有文化傳承,同時也非常注重低碳、節能、環保。
看點體現中國文化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是中國的東西”
斗拱、糧倉、官帽、火鍋……對于人們對中國館的各種形容,作為總設計師的何鏡堂院士都一一“笑納”,“你發現沒有,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是中國的東西。”
何鏡堂院士說,在他眼里,至少有著這么幾個必看之處。
從外面看中國館的“體型”,會讓人感覺到一種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和泱泱大國站立起來的自豪和自信;中國紅的顏色非常有特點,運用了特殊的材料,很有質感。其實,中國館的中國紅顏色深淺有變化,是為了讓人視覺感覺更均勻。
還有中國館東西南北每個面有31個凸出的點,刻著篆體文字,看著像印章。其實都是通風洞,起通風作用。這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功能結合的一個創意。每個通風洞面積2.7米乘2.7米,有一個房間那么大。
中國館冬暖夏涼,這也是由其斗拱層疊架空的建筑特點所造就,冬天日照特別長,而到了夏天,陽光很難進去。根據測算,夏至那天,陽光進不去,冬至那天,陽光可以進去的時間是6個半小時。除了13米高的屋頂大花園,何鏡堂院士強烈推薦館內的“清明上河圖”。
何鏡堂院士說,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結合,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館的理念大概在此。
辦博展示中國形象
“通過世博會,中國與世界接觸上了一個臺階,世界看中國也上了一個臺階”
“舉辦世博會對于中國來說,全面展示了中國形象,對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上海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焙午R堂院士說,同時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發展。
他說,今天全世界都在討論,人類用什么辦法讓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應該是既有文化又有科技,這兩者都不可或缺。現在看來,低碳、節能、環保的綠色城市之路,可以讓生活更美好。中國館的設計就遵循著‘低碳’思路?!?/p>
從文化方面看,我國56個民族融合而成的中華民族獨特文化,也需要和世界接軌,和時代接軌,世博會是一個契機。
“通過世博會,中國與世界接觸上了一個臺階,世界看中國也上了一個臺階。”何鏡堂院士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