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演員在展示廣西民族服裝。
7月13日,演員在表演廣西民俗節目《迎客歌》。
13日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組織世博會“廣西活動周”演藝節目彩排,寶鋼小舞臺“民俗廣西”和大舞臺“壯美廣西”兩大板塊內容盡現廣西多彩民俗,濃厚的“民族風”讓演出別具風格。
世博會“廣西活動周”將于8月2日至6日舉行。據介紹,屆時的文藝演出將包括“民俗廣西”小舞臺演出、“壯美廣西”大舞臺演出、“歡騰廣西”慶典廣場演出和“聲動廣西”踩街巡游四大部分。一曲“迎客歌”拉開演藝活動序幕,隨后是別具一格的天琴彈奏。壯家姑娘手持壯族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天琴,配以清脆的鈴鐺,彈唱源遠流長的民族傳奇。
儺面舞與彩調劇在演出中得到了融合。用木頭雕刻的儺面具,和儺歌、儺舞、儺戲、儺樂等,組合成了廣西多民族的儺文化,是亟待搶救的珍貴民族文化遺產。讓人驚奇的儺面舞之后,廣西最著名的彩調劇《劉三姐》登臺,一出《四門摘花》讓觀眾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彩調風情。
在大舞臺演出中,印象三姐·《藤纏樹+想妹一天又一天》歌舞展示了壯族生來愛唱歌的民族特色,歌中一問一答充滿了壯家人的詼諧與智慧、熱情與快樂。彩色天堂·《陽朔西街+歌飄山水間+打磨秋》則展示了廣西現代生活的一面,流淌著無數憧憬和希望。
在“歡騰廣西”和“聲動廣西”板塊中,將出現踩街巡游等內容,通過彩車、煙墩大鼓、會鼓、扁擔舞等原生態“非遺”巡游方陣,以及鼓獅表演、竹竿舞、板鞋舞、多耶舞等特色活動。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