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戶籍是什么?1955年,它只是一份籍貫記錄;1958年,它成了居住限定;1963年,它意味著不同的分配標準;上世紀80年代,它曾經一度無人重視;到了90年代,卻又成為了人人爭搶的“指標”并持續到現在。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的戶籍管理制度弊端越來越明顯,已經成了束縛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正在積極穩妥地實行戶籍制度改革,這一消息令眾多為戶口問題糾結的人感到一絲欣慰。但因目前戶籍登記、備案卻仍和教育、社保、結婚、生育等多方面的福利保障問題“捆綁”在一起,為戶籍制度“松綁”仍然任重道遠。
溫家寶:積極穩妥實行戶籍制度改革
北京“落戶”新政引熱議
資料圖片
新聞聚焦>>>北京人口調控新舉措:達到“積分”或可落戶北京
政協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若干問題的建議》,提出了以下建議:以科技貢獻、專業技能、在京時間等指標為考核項,計算非京籍人才的“積分”,積分達標即可落戶北京;為發揮消費對拉動經濟的貢獻率,建立機關事業單位收入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北京將嚴控非京籍高校畢業生留京 采取多項措施促就業
相關評論>>>
“積分落戶制”是否可行?
對人才的認定更加務實,評價人才的體系也更加客觀、科學,這是“積分落戶制”的亮點所在,這對于保障公平是有積極意義的。從戶籍改革的角度來看,這項舉措能給外地人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相對于一些地方的“戶籍堡壘”來說,用公平競爭的方式來打破這個堡壘,也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積分落戶,北京戶改終需“臨門一腳”
“積分落戶”當然非治本之策,但相對于北京遲滯的戶籍改革而言,仍有其現實價值。無論是為了吸引到更貼近市場需求的人才,還是解決現有的外來人口問題,北京的戶籍改革都應該“逐步開閘、階梯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