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濕滑隊伍走散
據(jù)被困學生透露,多數(shù)參與者對貓耳山環(huán)境不了解,在此之前,只有社團的個別領隊去過,“只聽說是個野山,景色很美”。
前天上午9點40分左右,他們開始登山,并于下午兩點前登上山頂。下午2點10分,39人并未原路返回,而是選擇翻越貓耳山下山。此后,隊伍始終保持縱隊形式,首尾各一名領隊控制行進速度,另外兩名領隊在隊中間進行銜接。
據(jù)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領隊介紹,登山前一天,他們查詢了天氣情況,“天氣晴朗,微風,適合戶外運動。”但實際登山中,情況比較復雜。
“山路全是碎石子和薄冰,路面情況十分濕滑,稍不注意就會摔倒。”一學生說,“糟糕的路面情況,讓大家耗費了大量體力,一些女生出現(xiàn)體力不支現(xiàn)象。”有學生反映,一些人員減緩了下山速度,還要相互照顧,導致很多人未能及時下山。
兩個小時時間,縱隊慢慢脫節(jié)。其中,一些同學“顧不得路面危險,連滾帶爬地趁天黑前趕快下山”。最終,隊伍走散。
信號不通老師報警
當晚7點,首批9名學生和1名老師趁天黑前下了山。據(jù)其中的一名學生稱,登山前他們做了相應準備,“除手機外,4名領隊用手臺保持聯(lián)系,下山途中用不同顏色的布條做了相應標記。”
“山里的手機信號特別差,時而有,時而無。”一學生說,“下山途中,受信號影響,同學間無法正常保持通話暢通。同時,有些領隊的手臺沒電了。”
另外,學生還透露,雖然先前準備了登山裝備,但并未做好夜間行進的大量準備,攜帶的手電數(shù)量有限。同時,食品已基本消耗完。
眼看天色越加黑暗,擔心夜走山路出危險,在等待了半個小時后,最終,參與者盧老師報了警。據(jù)一名被困學生介紹,當晚被困深山的兩人,其中有一名女生,體力不支一直處于隊尾,一名領隊發(fā)現(xiàn)后,為保護她再次返回陪伴,導致兩人一同被困山中。
據(jù)4日早與其取得聯(lián)系的學生介紹,由于事發(fā)太晚,該領隊預感當天下山希望不大,便主動將手機和手臺關閉,與被困女生找了一處避風的巖石躲避,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