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首批18萬申請者之后,北京申請參與搖號購車的大軍又增加了近12萬人。刨去第一批1萬7千6百名中簽者,本月26號,參與第二輪個人小客車配置指標公開搖號的人數將累積到30多萬人,中簽比將由上次的10.6∶1變為接近17.4∶1,中簽越來越難。
在數以十萬計“望號興嘆”的人群里,從事會展工作的袁小姐一家無疑是讓很多人眼紅、羨慕的。為了給姨夫買輛車,袁小姐全家有駕駛執照的5口人一起上陣,5人參加搖號,3人中標,算起來,袁小姐家的中簽概率達到了1.7:1,高出北京市平均概率10.6:1的6倍。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成為幸運之家的同時,各種問題、煩惱也隨之而來。
1月26日,首輪公開搖號的當天下午,袁小姐就成為公司里的“明星”。一家5口人參加搖號,3人中標,這樣的運氣,讓全家人興奮了足有一個星期!
袁小姐:當時都比較興奮,大概興奮了一個星期左右吧。不管怎么樣,買不買車,都覺得自己比較幸運。中簽的是我、還有我三姨和我姨夫。因為我姨夫他自己要買嘛,他車型什么的都選好了,早就訂了。
記者:您想到了嗎?您出了這個主意后會有這么多人中?
朱先生:沒想到, 感到挺驚訝的。
記者:那另外兩個指標不想買車,不就浪費了嗎?
朱先生:浪費就浪費吧,首先把我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當朱先生還沉浸在中簽的興奮中時,很快,他不在意的那兩個名額,卻開始讓他身邊的朋友、同事動了心:我們同事都有搖的,都沒搖上,但是他們都挺羨慕。他們就說不行,你們家親戚給我們買,我說不行,因為還要面臨很多事,等于新車還得報廢,按報廢的指標那邊才能重新購,很麻煩的。
記者采訪發現,北京實行購車新政后,的確有人想辦法鉆政策空子。比如,買賣購車指標,車其實并不在實際購車者的“名下”。人們把賣購車指標的人,稱作“背車族”。盡管朱先生斷然拒絕當“背車族”,但余下的兩個指標對他來說,的確多余。在最初的興奮之后,全家人也覺得讓這2個指標作廢有些可惜。
記者在采訪時還發現,其實這樣的例子并不在少數。很多參加搖號的人其實并不確定自己肯定會買車:
李女士:搖中不搖中都無所謂,因為我公司離家特別近,就是撞運的那種,能撞上我就考慮買,撞不上過兩三年也無所謂。
記者:您不會搖中了放棄掉,浪費吧?
李女士:我不敢說,不知道。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教授說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個制度設計只設計了權力,沒有設計責任。一個人他可能湊熱鬧,也順便申請一個,甚至有些都出現違規了,想先弄一個號然后再轉賣,轉賣這個號受到很大的制約,是不能改變名稱,但是有的人說我不在乎名稱,那我就能得到這輛車了,他從中可以牟利,更是違規行為了。所以按目前這個制度設計來看,權力和責任現在不對稱,嚴重不對稱。我認為呢它還得慢慢完善。比如說,一旦搖中不買了,5年內不許再買了。
北京市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賈元華教授提出了他的建議:加大汽車租賃,你的交通出行是不是一定要有個性化的方式,如果一定要有個性化的方式是不是通過個人買車來解決還是租賃,即便有個性化需求,你是不是臨時的,你不是常態的,如果你是臨時的建議你去租車,而且我們建議政府能加大汽車租賃業的扶持,把汽車租賃的價格降下來提供更多的汽車租賃。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記者 李謙) 編輯:楊鑫 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