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圓明園是毀于英法聯軍的大火。實際上,圓明園就像一個“命運多桀”的少女,她的悲慘遭遇并不為更多人熟知。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10月6日,占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每個人都是腰囊累累,滿載而歸。”“遇珍貴可攜則攫而爭奪,遇珍貴不可攜的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后快。”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地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37名英法俘虜曾在圓明園遭到虐待為借口,命米啟爾中將的一個師和騎兵的大半部分約3500余人于10月18日開往圓明園,將其中的建筑物一齊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兩天兩夜,圓明園上空,濃煙滾滾,“使天光黑暗,無殊日蝕。附近一帶地方亦皆黑暗。”就這樣,這座凝結著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園—圓明園以及附近的暢春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都被英國侵略者燒毀了。正當圓明園之火熊熊燃燒的時候,清政府接受了英法侵略者提出的一切條件,10月24、25日,分別與英國公使額爾金、法國公使葛羅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潰敗的清軍、土匪、流氓趁火打劫,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
清王朝覆滅后,圓明園的遺物被一些軍閥、官僚、政客巧取豪奪,一些單位和個人也不同程度地取用圓明園的遺物,圓明園成為一片廢墟。尤其在十年動亂期間,圓明園遺址繼續造到破壞。
被毀后的圓明園 資料圖片
可以說,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毀壞了圓明園,而更多的中國人的“順手牽羊”或“占小便宜”的行為則導致了更大更深的創傷。
曾經,乾隆在《圓明園后記》中躊躇滿志地寫道:圓明園“規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風土草木之清佳,高樓邃室之具備,亦可稱觀止。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踰此。”而圓明園的盛景,我們如今只能從歷史文獻中看到。相關的文獻有:乾隆間唐岱、沈源繪制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伊蘭泰繪制的《長春園西洋樓銅版畫》二十幅。就在圓明園被毀后的1924年,金勛繪制了一幅《圓明、長春、萬春三園總平面圖》,這是圓明園被毀后第一張全面展現圓明三園盛世景觀的復原圖。金勛的祖輩曾參與圓明園、長春園營造工程,他曾進入被焚毀的園明三園實地考察。
(這是福海周圍的復原圖,可以看到當初的建筑規模。據《圓明園原貌圖》)
(這只是圓明園局部的復原圖,但依然可以看出當初的盛景。據《圓明園原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