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福建南安梅山,哭喪的女人。撫棺哭靈,為生者祈禱,為死者哀悼。圖片來源:東方IC |
酬勞不菲:這支7個人的哭靈隊 一場獲得3000元報酬
“不是什么人都能哭出孝男孝女的‘心聲’?!标愂绛傉f,她從16歲開始在鄉間劇團學唱歌仔戲,十年前才轉行哭靈,“年紀大了,又要照顧家庭,沒辦法整天跟著劇團排練演出”。如今幾乎沒有年輕人做這行,愿意做的人也越來越少。經常跟她合作的女伴,都是四十多歲的年紀,她們的經歷類似。年輕時在歌仔戲團十幾年的磨煉,讓她們都有不錯的表演、唱念功底。
哭靈時,她們中有人需要女扮男裝,按孝男孝女角色身份輪番哭唱,并且通常都會真的哭出眼淚。淚水從眼瞼的濃妝上流下,讓兩行鮮紅的“血淚”妝更加逼真動容,也讓她們的哭靈更具感染力和“技術含量”,這從她們獲得的酬勞也可見一斑。采訪當天,逝者家屬花了8000元共請來7支大大小小的舞樂隊,陳淑瓊這支7個人的歌仔戲隊就拿走了3000元。
其他舞樂隊要么是低回哀傷的葬禮進行曲,要么是高亢激越的西部搖滾舞蹈,要么是大雜燴的拍胸舞,要么是扯開嗓門跪唱“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似乎都只是在為葬禮增添隆重的氛圍。惟有哭靈的女人們出場,聲情并茂,最能引發在場親友心聲共鳴,滿堂皆“悲”。
珍惜生活:“生離死別見得太多了,反而更珍惜生活”
長年累月奔喪哭喪的日子,并不影響陳淑瓊兩口子的心情。回到家,她會懂得跟家人孩子好好相處,“生離死別見得太多了,反而更珍惜生活”。外出時,17歲的女兒和11歲的兒子就由老人照料。
“起初做這行,老人家覺得忌諱,但時間長了,都理解了?!北M管在安溪縣,像她這樣的哭靈人多達數百人,但很多時候,她們路過熟人家門口,“很多人家都不會請你進門喝茶”。因為熱心,陳淑瓊還擔任著村里婦女主任的“村官”職務。
不過,在親朋好友家辦喜事時,陳淑瓊也會自覺回避,“畢竟很多人對我們這行還有偏見”。除非毫不在意又特別邀請的親友喜宴,她才會考慮跟家人一起參加。親戚家的喪事,她也不會去哭靈,“我們哭靈時都是替死者兒女叫爹媽,親戚面前有輩分,哭起來不好稱呼”。
“靠自己勞動掙錢,滿足大眾需求,我不覺得有什么不光彩?!笨尥曜詈笠话?,陳淑瓊在路旁一邊卸妝一邊咧嘴笑著問,“從民俗角度來說,我們這個算不算得上也是一種文化?”
相關鏈接
哭靈人是帶領老人走陽間最后一段路的人,有的地方稱為“哭婆”,在死者靈柩或靈位前痛哭,用哭帶動悲痛情緒,讓親戚們感到死者的離去確實是悲愁無限的事,用以寄托親人對上天的哀求。
哭靈主要哭兩件事,一方面是子欲養而親不在,老人走了獨遺下親人的巨大悲痛;另一方面是,老了的老人,一生辛勞,養兒養女的不易。
哭靈可是一件技術活,不是隨隨便便地哭就可以了,需要有一個領哭的,也就是哭靈人。
老人“老”后,會停放三天,給各地趕來的親戚足夠觀瞻最后一眼的機會。哭靈人需要用哭帶動情緒,讓親戚們感到死者的離去確實是悲愁無限的事,忍不住掉幾滴眼淚。
哭靈時,不一樣的親戚進門有不一樣的規矩。
比如外嫁的女兒趕喪來了,因為是死者親生女兒,哭靈人必須到門外迎接,兩人一起哭到停放遺體的大廳,兒媳們也得配合大聲哭。
如果是遠的親戚,可以自己進來,在靈前拜上幾拜,或者鞠個躬??揿`人可不必帶著哭,也能讓兒媳們休息。
最隆重的哭是在抬棺送“老了”的老人“上山”的時候,哭靈人必須調動最悲的情緒,帶動老人的后人們一路哭送。抬棺路上休息幾趟,哪次該哭,哪次該休息,都得把握得清清楚楚。(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