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
季末高收益“滿血復活”
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銀行就要上演一番攬儲大戰,尤其是在各類互聯網理財“寶寶軍團”的沖擊下,商業銀行的攬儲壓力更甚以往,年化預期收益率超6%的銀行理財產品提前開始出現,而互聯網理財神器的戰斗力則明顯減弱,7日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5%-5.8%徘徊。
記者統計發現,城商行、股份制銀行仍是高收益理財產品發行的主力軍。例如,長沙銀行發行的金芙蓉長盈17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達7.7%,理財期限為363天,起始金額為20萬元;天津銀行發行的匯富計劃61期理財產品期限只有3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卻高達6.4%。據不完全統計,南京銀行本周發行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超6.2%的產品就達到7款之多。
股份制銀行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大多針對貴賓客戶,如平安銀行“私行專享尊貴組合A資產管理類2014年15期”投資期限10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則達6.2%。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專屬人民幣理財產品第043號”169天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5%。華夏銀行、廣發銀行針對高凈值客戶也發行了預期年化收益率超6%的理財產品。某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表示,提高收益率是為了在季末吸引更多的存款。由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沖擊,銀行普遍面臨存款流失的壓力,提高產品收益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表示,2月銀行間資金面較為寬松,貨幣市場利率持續回落,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持續下滑。3月下旬資金面或將向偏緊的態勢發展,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有望小幅攀升。此外,臨近季末銀行又將面臨存貸款考核,季末效應將再次顯現。
不過,對銀行有利的莫過于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的節節下滑。自3月初以來,“寶寶軍團”的7日年化收益率幾乎全線跌回“5”時代,并且還在一路下滑。數據顯示,3月23日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為5.516%,微信理財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5.562%,蘇寧零錢寶掛鉤的兩只基金收益率分別為5.373%和5.137%。甚至連之前一直堅守6%以上收益率的百度百賺利滾利,昨日也跌至5.984%,終于失守6%大關。
分析人士認為,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滑很正常,春節前市場資金緊張,1個月銀行協議存款的年化利率最高曾飆升至9%左右,貨幣基金就會出現比較特殊的高收益時段。目前市場有所緩解,貨幣基金收益就會逐漸回到正常水平。另外,互聯網公司在推廣理財產品時,前期不少都是貼錢推高收益水平的,在運作一段時間后,補貼紅利就會取消。互聯網理財高收益神話的終結,讓銀行理財業務有了“扳回一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