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2位著名科技專家先后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袁隆平、吳文俊、黃昆、王選、劉東生、金怡濂、吳孟超、王永志、李振聲、葉篤正、閔恩澤、吳征鎰、王忠誠、徐光憲、谷超豪、孫家棟、師昌緒、王振義、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王小謨。
當天的獎勵大會上,2013年度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也一一揭曉并頒獎,本年度共授予10位科技專家和313個項目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張存浩院士簡介
張存浩,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山東無棣人,1928年2月出生。他1948年留學美國,1950年回國后歷任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及化學部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執行局成員等職,現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研究員。他是中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多項國際先進成果。
上世紀50年代,張存浩與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氣合成液體燃料的高效熔鐵催化劑,乙烯及三碳以上產品產率超過當時國際最高水平。60年代,他致力于固液和固體火箭推進劑及發動機的研究,與合作者首次提出固體推進劑燃速的多層火焰理論,比較全面完整地解答了固體推進劑的侵蝕燃燒和臨界流速現象。
上世紀70年代,張存浩開創了中國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領域,主持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氟化氫/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指標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80年代以來,他開拓和引領中國短波長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他與合作者開展脈沖氧碘化學激光器研究;1985年,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放電引發脈沖氧碘化學激光器,效率及性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992年,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連續波氧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張存浩院士還注重化學激光的機理和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或領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創研究極短壽命分子激發態的“離子凹陷光譜”方法,并用該方法首次測定了氨分子預解離激發態的壽命為100飛秒。該成果被《科學》主編列為亞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他還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混合電子態的分子碰撞傳能過程中的量子干涉效應,并明確了此量子干涉效應本質上是一種物質波的干涉。這項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程開甲院士簡介
程開甲,男,1918年8月出生,江蘇吳江人,194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留學英國,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后,歷任浙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基地副司令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現任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程開甲院士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是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
上世紀40年代初,程開甲先后在自由粒子狄拉克方程嚴格證明、五維場論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與導師波恩共同提出了超導電性雙帶機理,在Nature、PhysicalReview等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50年代,他在國內率先開展系統的熱力學內耗理論研究,在多年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撰寫了中國第一部《固體物理學》。
上世紀60年代,程開甲建立發展了中國核爆炸理論,系統闡明了大氣層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過程的物理現象及其產生、發展規律,并在歷次核試驗中不斷驗證完善,成為中國核試驗總體設計、安全論證、測試診斷和效應研究的重要依據。以該理論為指導,創立了核爆炸效應研究領域,建立完善不同方式核試驗的技術路線、安全規范和技術措施;領導并推進了中國核試驗技術體系的建立和科學發展,指導建立核試驗測試診斷的基本框架,研究解決核試驗的關鍵技術難題,滿足了不斷提高的核試驗需求,支持了中國核武器設計改進和作戰運用。
上世紀80年代,程開甲開創了中國抗輻射加固技術研究領域。在他領導下,系統開展了核爆輻射環境、電子元器件與系統的抗輻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術研究,利用核試驗提供的輻射場進行輻射效應和加固方法的研究;指導建設先進的實驗模擬條件,推動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核輻射模擬設施,開展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促進了中國抗輻射加固技術的持續發展,為提升中國戰略武器的生存與突防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撐。
90年代以來,他不顧年邁,仍在材料理論、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繼續進行研究。
程開甲院士畢生在國防科學領域辛勤耕耘,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嚴謹求實,崇尚科學,無私奉獻,勇于登攀,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和國防高新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記者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