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中國在線> 專題> 2013專題> 第六屆全國網絡媒體云南行> 德宏

戶撒阿昌刀 “削鐵如泥,吹發即斷”不是傳說

2013-08-13 19:11:24 來源:中國日報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戶撒阿昌刀 “削鐵如泥,吹發即斷”不是傳說
各種精美大氣的戶撒阿昌刀。  中國日報網 許銀娟 攝
“削鐵如泥,吹發即斷”歷來都是頗具爭議的話題。在電視或者小說上,總能看到很多寶刀神劍,在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傳得神乎其神,然而現實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神器存在,對本人來說一直是個不解之謎。前不久,這個不解之謎終于被解開了,世界上竟然真的有這樣厲害的神器,而且還不是一把,已經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就是享譽中外的戶撒阿昌刀。

戶撒刀也叫阿昌刀,因產于阿昌族聚居區的隴川縣戶撒鄉而得名。其先民約在唐朝時期就掌握了鍛制和鑄造鐵器的技術,主要制作簡單粗糙的生產工具。明朝“三征麓川”(公元1441-1448)以后,中緬邊境戰事頻繁,整個德宏邊關常常大軍云集。為保證兵器供應,明朝隨軍工匠把兵器制作工藝傳授給阿昌族,使戶撒阿昌組鄉成為在保衛滇西邊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兵工廠”。

此后,戶撒阿昌族工匠因制作兵器而不斷吸取漢族先進的技術,逐步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戶撒刀工藝,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之譽,一度,這種刀成為南絲綢古道上的搶手貨。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阿昌刀不但沒有離開我們的視線,反而在兼收并蓄中不斷精進,現已發展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性工藝品三大類、120多種,遠銷緬甸、泰國、印度、日本、歐美等國。

2006年5月20日,戶撒刀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戶撒刀王”項老賽入選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代表。“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進一步得到有效保護,即將失傳的“七彩刀”工藝得到恢復與傳承。目前,戶撒阿昌族鄉11個村委會中有6個均從事戶撒刀制作,從業人員達560余人。

阿昌族的鐵器加工一般就以家庭為單位,分工也比較細致,各家都有自己拿手的產品,還刻上不同甘共苦的記號以示區別。在過去,下芒東寨的尖刀,來富寨的長刀,海南寨的犁頭,曼旦新寨的背刀,潘樂村的鋸齒鐮刀,芒東寨的鋤頭,戶拉寨的刀鞘,曼畫寨的馬掌,都形成了專一化的分工。打制技術大多是家里祖輩父子相傳,不傳外人。他們平時跟其他人一樣務農,在家閑時才拿起錘子、鉗子、以副業補貼家計。就是這家家戶戶的副業,形成了戶撒鄉的主要產業,戶撒也因此而著名。

一把好的阿昌“戶撒刀”,從選料到成型,無處不傾注著工匠們的心血,他們繼承了阿昌族幾百年來的傳統工藝,又對刀具的制作不斷創新,他們嚴格選料,精心制作,刀具一般都采用上好的彈簧鋼、炭素鋼等;鞘和柄,也選用好材,下料前仔細琢磨,量材使用。鍛造時大錘、小錘、鉗子配合默契,邊燒邊鍛。每種刀具的形狀、厚薄、長短、寬窄都力求恰到好處。淬水時,十分講究火候、水質,使刀刃硬度適中,鋒利耐磨;接下來還要精心修飾、打擦、裝配。高檔的刀葉上都要刻上“雙龍抱柱”或“二龍奪寶”等圖案,配上銅鞘、銅柄,使之金光閃耀,光彩奪目。

漂亮的阿昌刀,在歷史滄桑的洗禮中,不僅融匯著各族人民對它的愛戴與贊美,也傾入了阿昌族人民恨與愛的情感。至今,阿昌族選女婿也要看他會不會打刀。阿昌刀,以其精湛的藝術著稱于世,在社會化、機械化生產程度較高的今天,在所有的刀具家族中,它仍然是一顆閃亮的民族瑰寶。

編輯: 許銀娟 標簽: 削鐵如泥 吹發即斷 戶撒刀 阿昌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