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春日的早上,黃莉在丈夫的幫助下,搖著輪椅迅速沖向高橋居民小區的一家商鋪,隨后馬上開始招攬生意。“今天所有服務免費,請來擦鞋!”她向過路人喊道。黃莉的店鋪剛剛開業,她舉起自己唯一的一只手,做了一個歡迎光臨的手勢。“請支持殘疾人事業。”
黃莉從地震廢墟中被解救出來之后,腿和左臂做了截肢手術,現在正經營著一家殘疾人培訓站,擦鞋店是培訓站開設的第三家商店。黃莉說道:“我想讓殘疾朋友們看到,他們可以自力更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她在地震后與丈夫鄧澤宏一起創立了“心啟程愛心服務站”,目前擔任服務站理事長。“這是我們的使命。”她說道。
自2010年以來,“心啟程”不僅向32位殘疾人提供了工作,還培訓了70多位殘疾人。在距離擦鞋店10分鐘路程的另一片區域,還有8家由地震災民經營的小商鋪,其中包括1家美容院,1家餐館和1個電話卡出售亭,店主都受到了培訓站的幫助。
黃莉說,地震給她和丈夫帶來的最大的影響,便是他們開始了解到非政府組織的工作。“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黃莉的丈夫靜靜站在一旁,39歲的黃莉握著他的手說道,“我們為他人做事,如今我們收獲了快樂。”
在地震前,他們生活富裕,在風景如畫的都江堰經營著一家火鍋店。“我們不缺錢,但我們經常吵架,日子過得不快樂。”黃莉說。她感到自己現在的快樂來之不易。地震后,她被困在廢墟中四天后才獲救。她的丈夫那天在另一個山區城鎮,好幾天都回不了家。之后,由于背負著傷殘的負擔,生活對她來說毫無希望,但丈夫給了她勇氣。 “我永遠都不會拋棄你,他告訴我。”黃莉說道。
黃莉不僅克服了手術和恢復期的傷痛,而且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她稱之為“愛的接力”。地震后的兩個月,黃莉和丈夫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從而向其他殘疾人提供幫助,并為他們帶去希望。2008到2009年間,當黃莉在廣東省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時,她萌生了創建一個非政府組織的想法。
隨后,在都江堰殘聯和民政局的幫助下,“心啟程”誕生了。該組織主要通過對社區周邊的居民進行走訪,建立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都江堰的殘疾人網絡,包括將近200名成員以及大量有關培訓和助殘的信息。
黃莉和丈夫履行自己的使命時,丈夫經常在一旁照顧她。他們稱彼此為“鄧哥”和“黃姐”。“我選對了老公,我的鄧哥。”黃莉微笑道。(中國日報記者 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