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三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院”的縱向輻射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流動,形成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體系
今年6 月12 日,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就醫改工作在鎮江市調研時表示,鎮江以集團化途徑全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在體制機制、資源配置、服務體系、惠民便民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明顯成效。鎮江市委、市政府要繼續把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任務,重點在完善體制機制、加快信息平臺建設、深化基層綜合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為全國的公立醫院改革工作提供示范和經驗。
始于2009 年11 月,在全國最早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鎮江,其基本改革思路是:組建兩大醫療集團,以集團化模式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整合市區醫療衛生資源;以資產或技術服務為紐帶,形成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分工協作運行機制;增加政府投入,改革體制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建立補償機制,同時引進社會資本,以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為重點,綜合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鎮江率先探索公立醫院改革之舉,被輿論稱為打響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第一槍。
2011 年9 月16 日,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調研鎮江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情況時認為,鎮江醫改走在全國前列,公立醫院改革特色鮮明,突出了公益性,為全國醫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醫療機構集團化實現資源分享
83 歲的陳素英老人借助助行器下地行走時,在一旁的老伴臉上掛著輕松的微笑。因為陳素英老人在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做過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后一周,就可以轉到鎮江市潤州區工業園區醫療服務中心繼續治療了。
“在鎮江,分級醫療得到了實現,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消失了。”鎮江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衛生局局長林楓說。
2009 年7 月,鎮江市被確定為江蘇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2010 年2 月,鎮江成為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
2009 年11 月6 日 ,鎮江市以集團化途徑率先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將城區7 家醫院組建成兩大醫療集團,即分別以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核心組建江蘇江濱、康復醫療集團,吸納市區二級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加入,使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構建縱向一體化的醫療集團。集團組建后,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名下擁有鎮江市第一、第二、第四人民醫院和第一人民醫院新區分院,以及11 家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所涉醫院此前受衛生局管理,聯系相對緊密。江蘇江濱醫療集團則由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牽頭,與鎮江市中醫院、鎮江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9 醫院以托管或業務技術合作的形式,結成聯合體,下轄7 家社區醫療服務中心。
按照集團章程,并入集團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投資主體為政府,管理主體為集團,實現了管辦分開;同時,將城區社區醫院并入醫療集團,實現不同級別醫院與社區之間醫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鎮江公立醫院改革的這種嘗試意圖明確,即力圖形成“三級綜合醫院+ 專科醫院+ 社區醫院”的縱向輻射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流動,形成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體系,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放大公益效應。并以此為核心,同步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5 項改革,探索開創新一輪醫改“鎮江模式”,為破解管辦分開、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醫療機構協作分工這3 大難題提供樣本。
要素調配同步推進產生1+1>2 優化效果
今年初,63 歲的鎮江居民吳梅女士因甲狀腺瘤住進鎮江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后第4 天醫生就通知她可以出院了。“我還以為至少要八九天呢!”吳梅說,出院結賬時,她發現自己支付的費用比預想的要少八九百元錢。
早在集團化改革之初,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即明確,對從社區醫療服務機構轉來的病人,將享受該集團提供的“一免三優先”服務,即免掛號費,優先預約掛號、優先門診、優先住院。
胡宗元說,通過資源整合,實行醫療機構集團化,并不是將幾家公立醫院進行簡單意義的“捆綁”,而是要在集團內部的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與改良,將硬件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諸要素合理調配同步推進,以期產生1+1>2 的實質性優化效果。
鎮江市政府依托集團化載體,推進補償運行機制改革。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出資人、公益性、政策性投入責任,先后投入近13 億元改擴建醫院;建立了價格調整聯動機制,實行“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多降少提”,分步實施;優化了以就診人頭為核心的醫保結算體系和復合式付費方式;建立了集團醫院預算管理、質量效益評價等制度,控制藥占比和醫療費用增幅。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鎮江以集團為單位,建立與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供應商“談判機制”,降低藥品入庫價格;禁止醫務人員收入與藥品利益掛鉤;建立層級考核機制,核定工資總量,實行醫院自主分配。
鎮江市政府利用集團化平臺,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康復集團推進學科建設、社區管理、后勤保障等9 項一體化管理,成立集團兒科、影像等6 個診療診斷中心。江濱集團進一步發揮集團各醫院特色專科優勢,完善一體化資源利用機制。
鎮江市副市長胡宗元說,通過采取醫療資源整合、醫院與社區一體化管理、建立醫院與社區分工協作機制等措施,浙江已形成了三級醫院、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機構分級有序,中西醫康復、老年護理機構輔助補充的醫防格局。
15 分鐘健康服務圈不斷完善
7 月3 1日一大早,鎮江市潤州區寶塔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已經有許多患者在“排隊”候診。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患者,他們表示,小毛病、慢性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方便、實惠。
鎮江公立醫院集團化改革后,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運用集團化模式,強化便民惠民措施:整合集團醫院與社區醫務人員,推出“3+X ”健康團隊服務,為居民提供“契約式”服務,推動衛生服務由醫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建立集團信息平臺和醫院電子病歷數據庫,集團內影像實時傳輸、預約診療及雙向轉診業務基本實現;簡化就醫流程,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實施門診“一站式”導醫、無假日和全日制專家門診,全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據胡宗元介紹,鎮江通過全面落實“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分工協作機制,在全市逐步形成了結構合理、布局優化、層次互補的醫療體系,15 分鐘健康服務圈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