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浙江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時,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與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談論起民間資本,用“治水”比喻?!懊耖g資本是水,實體經濟是田。”張德江說,“與其讓水在地下暗流涌動,倒不如打一口井,給雙方一個皆大歡喜的出口”。(3月7日《中國青年報》)
民間資本的出路何在?民間借貸如何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是這次兩會議論焦點之一。一個時期以來,社會整體融資規模出現了畸形“流動”:一邊是實體經濟融資難,另一邊卻是民間借貸熱火朝天、高利貸極度泛濫,投機炒作資金到處肆虐。
面對以上情況,社會上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一種是大力整頓民間借貸,嚴懲和取締高利貸行為,嚴格規范金融秩序。另一種是呼吁放開民間借貸,給民間資本以出路。后一種,把當前的民間金融亂象歸咎于金融壟斷,金融制度封閉,造成民間資本無出路。
筆者認為,放金融等于“放老虎”,如果管理手段跟不上,當事者各方金融風險意識不高,那么,對金融的盲目放開,放出的這個“老虎”最終會造成巨大的社會風險。比如,金融危機時期,民間資本集聚較多的浙江出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紛紛要求國家給政策,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和融資難問題。然而,允許成立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推出后,大部分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都在從事高利貸業務,釀成巨大的風險。這不能說沒有給“出路”,可給的“出路”卻變成了“死路”。因此,必須嚴厲打擊高利貸行為,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亂辦金融機構等非法行為,徹底整頓金融秩序。
民間資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筆者認為,出路在于實體經濟里。只有把民間資本吸引到實體經濟里,才能發揮民間資本的最大效率和效益。這里面需要思考的是,實體經濟拿什么吸引龐大的民間資本進入。如果像目前業界流行的“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產,三流企業做市場,四流企業做實業”的現狀不改變,實體經濟無論如何都不能受到民間資本的青睞。
一邊是實體經濟的利潤“像刀片一樣薄”,另一邊卻是銀行利潤高到行長都不好意思說;一邊是實體經濟步履維艱,另一邊卻是房地產暴利滾滾,做市場的中間環節拿走過多利潤。民間資本何來動力進入實體經濟?因此,讓民間資本進入到實體經濟里,首要要通過政府宏觀政策調控和導向,使得實體經濟的利潤可期,能夠吸引民間資本的眼球。
國家主導的重點行業領域應盡快向民間資本放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關鍵在于盡快落到實處,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36條實施細則應該盡快出臺,徹底解決制約民間投資進入的“玻璃門”或“彈簧門”問題。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也應有所突破。必須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推進。首先,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規范發展小型金融機構,健全服務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體制機制。要加快村鎮銀行的發展速度,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參股到或者興辦村鎮銀行以及專門服務于小微企業的小型金融機構,但必須納入到銀行業正規監管機構的監管之中。其次,逐步開放銀行業,允許民間資本創立興辦私人銀行。不過,金融業壟斷被打破后,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最終受益的是客戶和實體經濟。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