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一些地方決策失誤導致的環境破壞,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曹大正代表憂心忡忡?!耙恍┑胤秸f一套做一套,結果導致‘河越管越臭、海越管越黃、環境越管越差’?!?/span>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從源頭上根治環境問題,關鍵要落實決策過程的透明化、科學化、民主化,防止“暗箱決策”。
“一些項目環評‘先上車后買票’,甚至搞‘假論證、假聽證’,隱蔽性很強?!蓖蹶匚瘑T呼吁,“環評必須依法依規,不能容許‘選擇性失明’?!?/span>
治理“實實在在” 百姓“踏踏實實”
PM2.5,可入肺顆粒物。去年底以來,這個環境科學專業術語迅速成為“熱詞”。面對群眾關切,各級政府迅速行動。
兩會前夕,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其中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此前,上海等城市已明確表示,要認真做好PM2.5監測與治理工作,力爭列為國家首批發布城市。
“上海公布PM2.5數據后,空氣質量優良率將有所下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說,“但這更符合市民的實際感受,也有利于形成‘倒逼機制’,推動上海環境治理。”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國家和一些城市面對PM2.5的開誠布公,是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表率,應當成為環境治理的常態?!笆聦嵶C明,政府的坦誠反而讓群眾更踏實。”高抒委員說。
謠言止于公開,信息重在透明。信息公開是加大環境治理的“助推器”。
“好的環境不是監測出來的,而是治理出來的?!碧旖蚴协h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代表說,今后必須大力推進區域間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切實把節能減排指標當作“硬政績”考核,真正打一場全社會的“環境保衛戰”。(新華網 兩會視點)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