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外部監事、原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梅興保3月4日對中國日報表示,當下是投資人可以對銀行不良資產加強關注并適時入手的好時機,但外資機構的購買機會將微乎其微,原因是政府對于外債、外匯管理以及熱錢流入等方面仍有很大顧慮。
“而且一些不良資產的處理涉及敏感行業和領域,外資機構不大可能有參與機會。”
梅興保表示,銀行的不良資產總體來看目前仍然不高,比例也比較低。雖然第四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略有升高,但還是在合理的、風險可控的范圍內。“雖然商業銀行有些中長期貸款到期沒有還上,而且銀行對一些貸款有所展期,但從具體項目來看,風險仍然可控。即使有風險,也還沒有顯現。”
“當然展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有些(借款機構)采用了借新還舊的方法,交替使用,但銀行要控制這方面的風險。”
他表示目前不良貸款上升的風險主要集中在農村信用社,但農信社影響范圍不大,且國際化程度小。“而且農信社有地方政府的信用做擔保,目前效益也還不錯。正在進行的改制也有助于解決不良資產的問題。”
梅興保估計目前銀行的不良資產總額低于外界估計的5000億美元。商業銀行要達到銀行監管標準,需解決不良貸款以為新貸款騰挪空間,而銀行也樂于以項目資產包的方式來出售一部分不良資產,剩余部分用利潤來核銷。
“雖然購買和處理不良資產仍然是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業務,但占比已經比原來出現了下降。很多商業銀行愿意由資產管理公司來投標處理不良資產。內外資機構可以同時參與一些項目的重組……有些銀行本身的不良資產反而變成了‘香餑餑’,因為銀行可以采取增資擴股、溢價入股的辦法來進行處理,用溢價的部分來頂替不良資產。但是這樣的股份對于外部機構來說很難拿到,大多數情況下是給了原有的股東。”
來源:中國日報網(記者 王小田)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