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黨組書記陳建民。人民網記者劉然攝
今天上午,正在參加兩會的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地震局已經向發改委報送了十二五期間關于建立地震預警系統建議,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中。
不排除5級左右地震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陳建民表示,盈江5.8級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局已經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云南省地震局局長在地震發生當天趕赴地震災區工作,國家地震局也立即組織專家認真開展分析工作,研究地震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地震發生后,我們一般有兩項工作,一是對該地區余震活動的趨勢判斷,在已有的固定地震臺網的基礎上,增加活動臺網;二是要對該地震對全國影響做出分析判斷。”
他表示,根據專家組意見,近期盈江不排除再次發生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另外,由于盈江縣城處于平原地區,所以目前看發生次生災害的可能性不大。
小地震頻發不一定是大地震前兆
在這次5.8級地震發生前,根據盈江縣防震減災局的統計數據,從1月1日12時至2月19日14時,盈江縣共發生地震1146次。網友猜測,頻繁的小地震是否是大地震的前兆?
陳建民表示,并不是每一個小地震震群都會發展成為大地震。他舉例說,2010年廣西百色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內發生了3074次地震,最大震級3.1級,但是頻繁的小震過后并沒有發生大震。而相反,往往有些大地震的震前也沒有小震發生,如汶川地震就是一例。
“如果地震發生這么容易預測,那也就不是世界難題了。”
十二五期間或將定點試建地震預警
“地震的預報和預警是不同的概念”,陳建民表示,地震預警是通過電信號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差值,對可能被地震波及區域做出提前通知的體系,如汶川地震發生后,地震波傳到北京可能要5分鐘,但電信號則可在一秒內傳遞信息,對可能被波及的地區做幾秒或十幾秒的事先告知。
日本的地震預警比較先進,但是也并不是對地震的發生進行預報,而是對已發生地震地區周邊的影響進行預警。
陳建民表示,地震預警系統在技術上需要一套烈度速報臺網,通過它來判斷地震的速度、能量大小。他還表示,地震預警不僅是地震部門的工作,它和社會信息化程度密切相關,如地震預警發出后,電臺、電視臺、大型公共場所如何進行發布,煤氣管網是否關閉,核電站是否關閉……需要各行各業的信息對接工作。
陳建民透露,地震局已經把十二五期間預警建設項目報交了國家發改委,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評估。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預警系統的建設在現階段只能試點進行,對重點工程等進行一些嘗試。
來源:人民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