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從哪里入手
企業是調結構的主體,政府要支持企業調結構
面對重重困難,調整從何處入手,又從哪里發力?
從轉變觀念入手,把調結構與自身特點相結合,算生計賬,也算生態賬。素有“西藏江南”美譽的林芝地區,告別“木頭財政”,培育“森林經濟”,著力發展高效農牧業、生態旅游業和藏醫藥業。“十一五”期間,林芝實施了總投資為1.65億元的51個特色產業項目,人均增收1178元。“群眾增收了,森林保住了,林下資源也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也具備了!”趙合說。
從夯實基礎入手,把調結構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算經濟賬,也算科技賬。“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新上的項目、新搞的投資,必須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贏得主動。”河南省許昌市委書記李亞代表說,這幾年,許昌以企業為主體搞好自主創新,如許繼集團、黃河實業等很多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占到當年收入的4%至5%,出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去年年底,許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了54%。
從謀劃戰略入手,把調結構與培育國際競爭力相結合,既要生產力,又要核心競爭力。 “應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林景順說。
從激發活力入手,把調結構與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既要運用“看得見的手”,更要尊重“看不見的手”。錢月寶、李蘭不約而同地提出,國家應盡快制定《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尤其加大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引導力度。
“在結構調整中,政府應尊重市場規律,多用經濟、法律手段,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尹國新說,“企業是調結構的主體,而深化改革就是企業調結構的最大動力。改革資源能源價格體制才能促進節能減排,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才能夯實消費基礎,理順了這些體制機制,企業自然會‘見風使舵’,調整航向。”
鏈接
2010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果。
從區域結構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1.4%,中部地區增長26.2%,西部地區增長24.5%,東北地區,增長29.5%。投資進一步向中西部傾斜。從工業內部結構看,除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之外的另外五大高耗能行業的增速都顯著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與此同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6%,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5.7%的平均增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記者:陸婭楠 李 鶴 張 帆)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