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推進中國公共外交發展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日前公布了參加今年論壇年會的嘉賓名單,2000多名中外代表將出席,其中包括40多位部長級官員和多個國家政要,以及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在這份名單中,意大利總理蒙蒂、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等政要赫然在列。作為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性論壇,這個成立之初強調國際色彩、民間色彩、經濟色彩的論壇,在外交領域也結出了越來越多的果實。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在客觀上承載了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使命。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已成為慣例,會見國外政要已超過150人次。
博鰲論壇理事姜斯憲表示,論壇年會每年都會在中國全國兩會結束后一個月左右開幕,國家領導人進一步通過論壇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關于中國、中國與亞洲國家、中國與世界等方面的議題,將通過中國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向各國嘉賓介紹。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了《推動共同發展共建和諧亞洲》的重要演講,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博鰲亞洲論壇發起人之一,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對中國傳達出的和諧亞洲理念高度認同,他認為,“利益共享、積極交流、真誠友愛”的精神把亞洲各國凝聚到一起。
推動民間外交和官方的高層外交,已經成為博鰲亞洲論壇的一個重要特色。中國通過論壇與有關國家增強了政治互信,深化了經貿合作,推動了雙邊關系的發展。
目前,博鰲亞洲論壇已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以及世界旅游組織等國際組織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吸納企業會員100余家,成功地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搭橋鋪路。
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姚望表示,博鰲亞洲論壇對于中國外交意義重大。“可以說,博鰲亞洲論壇開辟了中國外交史上的新一頁,從此又多了一種多邊外交的形式。”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主動介紹中國的機會。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曾撰文指出,非官方的民間交流正是詮釋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是軟性塑造中國形象的途徑。通過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面對外國公眾和主流社會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強本國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境,維護國家的利益。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