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離年末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身邊不少人又開始陸續收到銀行理財推銷短信轟炸。比如,“理財產品2012年第204期,明天上午9:00正式開始募集!本期產品年化收益率為4.15%,產品期限36天!認購起點金額:個人客戶:10萬元;機構客戶:100萬元!記得明早9點,搶購吧!”各家銀行紛紛舉起了高息短期理財產品的大旗,全力做最后一拼。而不少儲戶也看準了這個時點,集起短期流動資金“單干”或“拼團”投資這類高收益產品。
記者:由于銀監會此前要求各家銀行不得發售一個月內的超短期產品,吸儲大戰也提早一個月拉開了帷幕。隨著11月接近尾聲,銀行吸儲的任務早早就提上了日程,吸儲“利器”——高收益、“壓時點”短期理財產品也開始呈現井噴狀態。
記者發現,目前在售理財產品中30多天的有17款之多,不少銀行都推出了精準“卡位”考核時點的產品,以應對年底的存款考核要求。而銀行為了吸引資金,也紛紛開出超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在售大部分短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都有4.5%-5%。
據一位銀行理財師透露,今年央行兩次降息,3個月甚至半年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曾一度降到4%以下,但到年底銀行間資金面似乎再度緊張起來,各家銀行都給出了較高的收益率,一些資金尤為緊張的城商行在利率方面更為激進。按照當前的三個月定期存款利率2.85%計算,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率要高出近60%。一些銀行更針對百萬級以上的大額資金給出更高的回報。
但是,銀行理財師提醒投資者,購買近期高收益的產品時,不能只看預期收益率,還是要認真研究產品的投向。一些理財產品資金或投于信托計劃、資產管理等可博取較高收益的投資領域,但并沒有本金和收益保障。
此外,投資者還要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短期理財產品還有資金募集期和委托結束后的到賬期,資金實際占用天數往往會多出5天9天,長短不一的“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利率一般按照活期存款利息或者不計息,實際收益率會降低。(記者焦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