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鄭州十四中:“揚長教育,特色辦學”做最好的自己

2012-10-26 21:22:37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鄭州十四中:“揚長教育,特色辦學”做最好的自己

校長原永明

鄭州十四中:“揚長教育,特色辦學”做最好的自己

與Catskill學校校長會面

鄭州十四中:“揚長教育,特色辦學”做最好的自己

與國際俱樂部學生合影

六十多年,對一位母親來說,似乎是恍然間的事情,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已在忙碌中慢慢蒼老;六十多年,對一所學校來說,更似一份年輕的認記,看著學生一批批成才,學校正在成長中積淀力量,奮發撅起。

鄭州市第十四中學(簡稱十四中)是一所創建于1954年的市直完全中學,2005年被審定為鄭州市示范性高中。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良好的“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魂,生以成才為志”辦學傳統,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效益。學校連續獲得“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評比先進單位”、“鄭州市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鄭州市初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河南省綠色學校”等。2010年被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確認為“儒學文化基地單位”,被河南省教育廳命名為“河南省健美操培訓基地”,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在半個世紀的不停奔跑中,十四中一直堅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催生夢想,一路向前,引吭高歌。

那些積淀升華的成長歲月

時光荏苒,隨著歲月的流逝,十四中已發展成為一面旗幟。學校傳承了深厚積淀,以“一切為了滿足學生不斷健康發展的需要”為辦學宗旨,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2005年10月,到十四中任校長剛滿一年的原永明在全體教工會上,向老師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讓大家當作課題仔細研究:在省會城市里,面對日益增多的省級示范性高中或擴建、或遷建,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市級示范性高中該怎么辦?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現象,是中學教育的唯一追求嗎?十四中的出路在哪里?

伴隨著學校課題組對“十五”國家級課題“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構建學習型學校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逐漸深入,原永明校長引導老師們重溫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并印發了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要求全體教職工深入學習和思考。

在一次全體教職工會議上,原永明校長這樣講,根據2000多年前孔子總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和霍華德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塑造之處,教師的責任在于發現并挖掘其智能特長,采取適合其智能特點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再輔之以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忽略甚至扼殺了教育對象智能興趣的多樣化,我們要把“以學生為主”落在實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根據教育對象的五彩繽紛而靈活多樣,切實做到“因材施教”。

我們的評價觀念要重新確立,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人才。霍華德的“多元智能理論”充分證明了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育理論的教育科學性,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智能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對自己充滿自信,激情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彰顯個性,發揮特長。

請每一位老師都銘記,“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永遠是我們的辦學宗旨!我們要大力開展“揚長教育”,揚學生之長,揚教師之長,揚學校之長。

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千軍萬馬爭擠獨木橋現象是中國教育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種無奈選擇,我們要把獨木橋變成立交橋,走多元化辦學之路,打造學校品牌,鍛煉學校精神,提升學校品質,把十四中辦成特色鮮明的中原名校。

至此,十四中的辦學理念“揚長教育,特色辦學”八個字,具體而清晰。

2010年7月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充分證明了原永明校長目光是前瞻的,思維是敏銳的,思考是深邃的,選擇是睿智的。

經過艱難跋涉,十四中的辦學特色日漸顯著,辦學經驗逐漸豐富,辦學成績節節攀升。“感恩教育”、“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體育藝術”三大支柱架構起的“揚長教育,特色辦學”模式,已打造成功,學校已馳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感恩”教育鍛造做人品格

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十四中把德育定位在“倡樹孝道文化,構建感恩教育”的大平臺上,目的在于通過感恩教育,啟迪并熏陶學生孝敬父母,關愛社會,敬畏自然,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國家建設的優秀人才。

人是生活在情感世界里的,對于中學生來說,經歷最多,感受最深的是親情。“我們很難相信,一個連流淌著血脈親情的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愿報答的人,會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忠誠事業,報效祖國。我們更難相信,一代道德缺乏,人格淪喪,沒有責任心的人,能夠承載起繁盛民族、振興祖國的歷史重任。所以,我們必須倡樹‘孝道’文化,構建‘感恩’教育!”班主任研討會上,原永明校長如是說。

學校斥資20余萬元,在校園里修建了一道60米長,懸掛有“二十四孝圖”的文化長廊。同學們在課余時間里,一邊坐在長廊里休息,一邊觀看閱讀《二十四孝圖》,交流感受。大家風趣地稱這道文化長廊為“思孝廊”。同時,每周一升旗儀式上的“國旗下演講”,每周五的班級例會,校園里的宣傳欄,全以“知恩、感恩、報恩”,“愛家、愛校、愛國”為教育主線,使每一個十四中人都受到“孝道”文化的熏陶,都談論“感恩”教育的話題。

凝煉的校園文化

如果說濃重的“感恩”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起到的是潛移默化的感染教育,那么開辟“感恩”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則把“感恩”教育落實在了具體的行動上。在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把馬寨鎮敬老院開辟為“感恩”教育社會實踐基地(2006年10月29日重陽節正式揭牌)。分班級每月一次到實踐基地,走進房間,來到身邊,通過打掃室內外衛生,整理生活內務,讀報紙,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給老人們送去溫暖和歡樂。

校本教材的成功開發,使十四中的“感恩”教育走向了課程化。2006年5月,一本約15萬字的即沉淀著傳統孝道文化的厚重,又散發著現代孝道故事幽香的校本教材《倡樹孝道文化,構建感恩教育》編輯定稿,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以初一和高一兩個起始年級為主陣地,人手一冊《倡樹孝道文化,構建感恩教育》,每周投入一節語文課,講授教材內容,設置話題討論,交流心得感受。“人是要學會感恩的,對世間萬物心存感激,就能像大海一樣有自凈能力,讓這種心靈的潮水不時肆虐,然后我們就能洗除污穢”。這段來自學生的學習心得,流露出了他們對“感恩”教育的主動接受。

編輯: 馬原 標簽: 鄭州十四中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精彩熱圖

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巴西女孩將初夜賣給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