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家庭空巢,我的寂寞有誰懂?
“養兒防老”過時了。家住北京亞運村的80歲的黃林華奶奶說:“兒女們都在國外,家里總是冷冷清清,打來越洋電話問候的溫暖也太短暫了。”
民政部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單身。預計到“十二五”期末,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無人照顧,情感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北京市密云縣法院法官王雪說:“近年來,包含精神贍養訴求的案件明顯上升,約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視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精神贍養問題成了老齡化問題的新挑戰。”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經濟上具備自我養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過,他們精神需求還不能得到滿足,這正是大多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如何給予老年人更多精神關懷,已經成為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
月均養老金74元,如何更好“養”自己?
安徽省桐城市最偏遠的青草鎮陶沖村村民黃吉義70歲,每月可以領到55元的基礎養老金,雖然這點錢只能勉強買個頭疼腦熱的藥品,但黃吉義已經很高興,因為以前從未“領過工資”。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城鎮月均退休金1527元,農村月均養老金74元。
“現在的養老金趕不上多數養老院的標價啊。”在北京郊區居住的王靜感慨地說。記者采訪發現,公辦養老院接收自費老人的收費標準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民辦養老院則每月至少要三四千元。
全國老齡辦的專家認為,我國剛剛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但養老保障和收入水平還較低。隨著國家財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補助水平和補助比例,逐步縮小城鄉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