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7月底,人口近億、其中農村人口達6000多萬人的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近千萬名年滿60歲的老人每月開始領取養老金。這標志著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建立,幾千年來國人“老有所養”的愿望初步實現。
鞏義市孝義街道辦石灰務村89歲的村民劉慶高興地說:“俺們老倆口一月領到的養老金將近400元,兒媳婦每月再供點菜和面,大隊還有200塊的補助,已經不需要子女再專門給我們養老了!”
在鞏義市農村,類似“年老吃喝不用愁,養老待遇月月有”、“居民養老有保障,城市農村一個樣”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全市符合參保條件的37.5萬城鄉居民中,99.7%的人已經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10.2萬老人開始每月領取養老金。
鞏義市紫荊街道辦事處社會保障所所長曹利霞說,我們轄區失地農民比較多,村民對這個養老保險非常歡迎,這是改變千年來農民養老夢想的事,轄區內4800多名符合參保條件的居民已經全部參保。
記者從河南省人社廳了解到,到今年7月底,河南參保人數已達4610萬人,參保率為88%;到8月下旬,河南全省參保人數已達4860萬人,領取養老金人數近千萬人。據介紹,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體,通過這項制度建設,可以把公共資源更多地向他們傾斜。特別對身為農業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而言,對解決農民的養老后顧之憂,降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風險有著重要意義。
記者采訪了解到,河南在制定城鄉居保政策時,將每人每月的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了5元,即年滿60周歲的老人最低每月可領到60元的養老金。同時,對重度殘疾人、獨生子女父母、農村雙女戶父母等給予一定補貼。一些財力較好的市縣,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地方財政補貼。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首先在城鎮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長期是空白,其它社會保障的保障標準也往往是城鄉有別,形成了嚴重的社會保障“一頭沉”現象。2009年,我國建立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養老保險從城鎮延伸到了農村,2011年國務院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
記者采訪了解到,河南把這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制度設計上打破了城鄉二元分割,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城鄉居保制度,并從今年7月開始全面實施,標志著河南進入制度性、全民養老的新階段。
河南省人社廳副廳長劉濤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國家繼農村稅收改革、農業生產者直接補貼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之后又一重大惠民舉措。目前,河南159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城鄉居保中心,2361個鄉鎮(街道)都建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所,并且實現了的全程信息化辦理。
商丘市梁園區葉莊村村民楊紅賓說,過去靠“養兒防老”,現在有了社會養老,養老金雖不多,但比起向兒女要錢,心里更踏實,活得更有尊嚴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河南年滿60周歲的老人,每月最低可領到60元的養老金,按最高繳費標準并且繳費滿15年測算,每月可領到380多元。錢數盡管不多,但對于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居民仍然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劉濤說,河南用不到三年的時間,解決了城鄉居民養老制度從無到有的問題,每年各級財政投入近百億元;但要實現待遇的從低到高,還要有一個過程,要靠發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