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北京商品房成交2.5萬套,環比增加了近一成。其中二手房“功不可沒”,成交了1.5萬套。昨天,市房地產協會公布數據,新建商品住房7月份的成交均價為2.07萬元/平方米,同比下降8.6%。
7月份,全市商品住房成交2.5萬套,環比增加9.6%。其中,新建商品住房1萬套,環比減少3.2%;二手住房1.5萬套,環比增加19.9%。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2.07萬元/平方米,環比下降3.2%,同比下降8.6%。
單價不超2萬小戶型
成交占三成
據統計,7月份新建商品住房上市1.1萬套,其中套型面積14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0.9萬套,占比超過八成,比6月份提高2.7%。
其中,“限地價、競房價”項目中國鐵建梧桐苑上市3058套,價格較周邊低約30%,優先滿足擁有北京市戶口或在北京工作、居住一定年限以上人群的自住及改善型購房需求。
市房協秘書長陳志告訴記者,居民首次購房比重持續保持九成以上,而且中低價位的中小套型成交占比有所提高。“90平方米以下、單價2萬元以下成交套數占28.8%,較6月提高2.3個百分點。”
五成以上銷量
來自“五環外”
自5月份以來,北京商品房銷量持續回升,尤其是大興、昌平和通州。1至7月,三個區新增銷售面積合計占全市商品房新增銷量的比重超過85%。從環路來看,五環至六環路成為北京樓市銷量集中區,1至7月共銷售42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占全市總銷量的51.4%。六環路外的銷售同比增長81%,占總銷量的兩成以上。
■專家分析
“量價齊漲”不代表樓市“回暖”
從今年5月開始,北京的樓市似乎開始隨氣溫“回暖”,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房價。對此,陳志分析認為,這并不代表著房地產市場真正的“回暖”。下半年北京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仍將是主基調。
陳志說,首先,一些前期“降價換量”的項目在取得較好銷售業績以后,開始逐步減少或取消折扣,這種情況占絕大多數。
同時,企業一般會將位置、戶型較差的房源作為項目一期,價格也相對便宜。而以后各期隨著房源位置、品質的逐步提升,價格逐步走高。“例如大興區‘保利·春天里’項目,一期5月初開盤,對外宣傳11999元/平方米起,但實際上只有個別房源能獲得這樣的價位,整體成交均價在1.4萬元/平方米左右。”而在7月下旬開盤的二期,成交均價提高到1.5萬元/平方米左右,上調了7%至8%。此外,一些二環內的“稀缺項目”,因為位置難得,加上拆遷等成本很高,所以價格有所上調。
陳志說,考察市場回暖的關鍵指標要看投資。“1至7月份的投資雖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長,但增速仍處回落態勢,而且關系到房地產未來發展指標的土地投資則持續下降”,特別是住宅的新開工面積自年初以來一直處于下降狀態。(記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