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目前,衛生部出臺的《關于加強公立醫院廉潔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正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規定醫生不收“紅”、患者不送紅包并雙向簽字,而且該協議書還將納入病案管理。
在8月1日的時候,衛生部開始就加強“公立醫院廉潔風險防控” 公開的征求意見,這份公開的指導意見稿中有四個是高風險等級的重點防控內容,其中之一就是關于“醫療服務廉潔風險防控”。
在規范醫務人員執業行為方面,征求意見稿針對社會普遍關注還有很多群眾所反映的突出的問題進行了規范,防止收受“紅包”、回扣、過度檢查治療、亂收費等等一些這種事件的發生,尤其對于紅包問題,也有詳細規定。意見稿規定,在患者入院時,要進行醫生不收“紅包”、患者不送“紅包”的雙向簽字,而且該協議書將會納入病案管理當中。
其實出臺這樣的一個征求意見稿,主要是為了加強廉政的風險防控。衛生部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全國公立醫院來推廣廉潔風險防控的工作,并且準備在今年下半年在全國全面推開。但是,由于加強公立醫院廉潔風險防控涉及到醫院的各個方面,而且許多工作是對于醫院現有管理流程的再造,這種工作難度非常大。同時,雖然中央紀委已經出臺了一些關于加強廉潔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但是對公立醫院的指導性非常弱,在實際工作中,也沒有一個適用于全國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制度規定,而且在具體工作中也確實存在一些標準不太統一、措施不太到位,責任難落實等問題。這個指導意見出臺,也是希望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將這種廉潔風險防控工作落到實處。
從意見稿發出到現在已經是過去了一周的時間,規定一出,就引發了社會熱議,很多人都在懷疑者一紙協議的功效,能不能真正根治屢禁不止的“紅包”痼疾。很多專家學者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北京市人大代表、隆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強磊認為,約定雖可起到震懾和警示作用,但實際意義不大。“紅包”本身就是暗箱操作的,怎么可能說要寫在書面上,而且他認為紅包是一個道德問題,應該靠良心去做。桌上簽協議只是走形式而已。
而且很多醫生也認為,中國是人情社會,人們習慣了辦事給人家一些好處,實際上很少有醫生主動向病人索要“紅包”,病人很多的時候都是花錢買個放心,這與違法犯罪是兩回事。
但是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則認為說,衛生部用明文規定告訴患者和醫生,送“紅包”和收“紅包”都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做法對于規范醫療行業從業人員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針對一些社會上的熱議,那么昨天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也就社會熱議做出了回應,并且表示目前這一文件還處在征求意見階段,衛生部門將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意見進一步完善。
鄧海華:紅包問題非常復雜,在當前的社會情況下,衛生部一直在加強紅包的治理。當然媒體說了,你光簽一個表面性的東西不起作用,我們在解決體制機制那些根本性問題的同時或者在這之前,我們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來進行這樣的綜合治理,我覺得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