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經常將“集體回憶”放在嘴邊的港人來說,收藏回憶最好的地方莫過于博物館。截至2012年7月為止,香港共有大大小小博物館54家。香港康文署資料顯示,從去年4月至今年3月,就有480萬人次參觀過康文署下轄的博物館。
對于經常將“集體回憶”放在嘴邊的港人來說,收藏回憶最好的地方莫過于博物館。截至2012年7月為止,香港共有大大小小博物館54家。香港康文署資料顯示,從去年4月至今年3月,就有480萬人次參觀過康文署下轄的博物館。對于港人來說,大多數博物館免費,少數重量級博物館也只收區區10港元,所以逛博物館不算什么陽春白雪之事,也不需要承載特殊意義,就像周末帶孩子去公園、姐妹淘逛商場一樣普通。港人甚至可以買一張100元的年票,一年內無限制參觀康文署的所有博物館,絕對物超所值。因為,各大博物館為了保持新鮮度,除常設展覽外,每年都有各式精彩的專題展覽,并配合免費的專題講座、特色紀念品銷售。
7月22日,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專題畢加索展正式結束。“接檔”的明星展覽“一統天下:秦始皇的永恒國度”將于7月25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啟動。據說這個在暑期黃金時段開始的展覽,絕對是香港成立十五周年的亮點,展出120件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占到40%。最值得一提的是,畢加索真品展還要20港元的特展參觀費,而“一統天下”展是免費的,如果不怕人多,周三免費日前往,連博物館門票都能省下呢。想來,作為深圳人的一大附加值就是,可以抬抬腿就蹭到如此多具有國際水準的優質展覽。
門票10港元為主,大多有免費入場日,還有各式折扣優惠
今年5月22日是香港國際博物館日,除了每周三的免費參觀日,當時香港34間文博機構又推出了連續兩天的免費參觀日,據說為了激發市民的參與熱情,當時就連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都忙里偷閑到香港藝術中心走了一轉。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也在專欄中呼吁:把博物館大門開得更大。
根據統計,目前香港共有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博物館54家。其中由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轄的博物館,截至今年7月為止共有18家。其中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太空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孫中山紀念館這七間博物館最為港人熟悉,影響力也較大,并且是需要收費的,除了香港科學館25港元門票外,其余門票一概10港元。其余11間博物館,如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鐵路博物館、茶具文物館等都是一律免費。
按照入場費來看,香港博物館收費最高的是30港元,它是位于油麻地的私人博物館———香港國際玩具博物館;康文署的香港科學館以25港元排名第二;在香港其他教育和非營利組織下轄的17間博物館中,只有香港海事博物館、香港醫學博物館需要收入場費,其中海事博物館又以20港元入場費居于排行榜第三位。
雖說部分博物館需要收入場費,但是它們也提供了各種五花八門的折扣優惠。例如,除了國際玩具博物館這樣極個別的私人博物館,香港幾乎所有博物館都提供了周三免費入場的制度。
這些博物館平時對于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包括一名看護)、全日制的學生都給予半價優惠,四歲以下的孩子也都是免費入場。對于二十人以上的團隊,不同的博物館入場費還有七折或者八折的優惠。如果學校及注冊非營利機構安排的參觀人數不少于二十人,參觀前兩星期以書面申請,還可以獲得免費入場的資格。
不過,據有免費日去科學館經歷的深圳人劉先生說:“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心疼這么幾十港幣了,尤其是在現在的暑期,奔著周三免費去,基本是要有大排長龍的心理準備的。因為入館的人數是有限制的,人多就得等,天氣這么熱,再帶著小孩,排一會腸子都悔青了。而且你會發現,引起堵塞的很大原因是內地旅行團,旅行社加上這個行程沒有成本,所以挺可悲的。”
主題多元化吸引參觀,門票收費主要為維持良好秩序
香港康文署公共關系科文化組負責人A ddy黃表示,對于香港的博物館來說,門票收費并不是為了掙錢,很大程度是為了有效地維持良好的秩序,并作為博物館正常運作的一定補貼。從香港歷史博物館2011年至2012年年度財務數據可以看出,歷史博物館的入場人次為655000多人次,入場費以及場地租用費的收入為260多萬港元,僅僅占到其整體支出的4%左右。
A ddy說,從康文署的統計數據來看,香港科學館入場費雖然相對較高,需要25港元,但卻一直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一年的入場人數大約115萬人,入場費及場地租用費收入顯然比香港歷史博物館———受歡迎程度全港排第二,要高出許多,達到1010萬,不過這也僅僅占到其所有開支的13%。
所以實際上,對于香港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類似康文署下轄的18間博物館,以及香港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下轄的17間博物館來說,政府、各類慈善機構的捐助才是維持其運營的重要部分。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目前對博物館的投入支出是一年5個億。(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對于香港的博物館來說,更在乎的是參觀的人數。我們在2010至2011年度,吸引了530萬人入場參觀,今后還會繼續推出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兼備的展覽和節目,以迎合社會不同階層的喜好。”A ddy說,為吸引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參觀博物館,康文署也推出一系列新措施,譬如在多條線路的巴士車上印刷博物館展覽的宣傳,讓更多市民留意到原來有這樣的文化活動,甚至不少博物館館長親自舉辦演講,直接與市民溝通和接觸。
香港康文署助理署長吳志華則認為,香港博物館最大的特色在于主題的多元化,無論參觀者對香港的哪個部分感興趣,或者想了解香港社會的任何方面,都能找到適合的博物館。如果想了解香港的歷史,那么歷史博物館中跨越4億年的“香港的故事”絕對能滿足參觀者的好奇;到文化館轉轉,便可以聆聽粵味十足的龍舟小調;如果是香港電影迷,那么電影資料館絕對是影迷的寶庫;茶具文化館里,可聽每天品味的茶葉的來歷。
當然,對于更多深圳參觀者來說,更是覺得香港博物館展覽的手法豐富,互動性、趣味性強,不是那種死板的文物展示和羅列。
經常帶女兒去香港博物館玩的深圳人李青說,女兒最喜歡的是科學館,4層樓的展區有500多件展品,其中60%可以互動或觸摸,“本來以為小孩子看科學,只能走馬觀花,想不到女兒居然‘駕駛’了飛機和汽車,還給熱氣球充氣,明白了它為什么在升空后又下降,而且學會了怎樣給家里的客廳和廚房節約用電”。
博物館國際展覽輪番上演,文物衍生品成為運營的重要部分
香港的博物館大多都有常態化的主題展覽、展廳,譬如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科學館的常設展廳“電磁廊”,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粵劇文物館”、“新界文物館”等等,但是最精彩、最具有國際視野的往往是幾大博物館不定期的特別展覽。
今年5月,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的畢加索珍品展展示了畢加索48幅真品畫作以及部分雕塑作品。據說開幕的前兩天就吸引了1.3萬參觀者,就連素來以工作賺錢為第一位的深圳人也大批殺入香港,慕名去接受一下藝術的熏陶。
7月22日,畢加索珍品展即將結束。不過重頭戲也接踵而來,7月25日到11月26日,以“一統天下:秦始皇的永恒國度”為主題的大型展覽也將在歷史博物館拉開。最吸引人的是,這個匯集了120多件珍品文物的展覽,還是免費的。
不過,如果你以為這個展覽只是從陜西搬了一堆文物來香港羅列、展出,那就大錯特錯了。吳志華說,如今香港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就是各類主題活動正在盡量擺脫靜態,轉向動態發展。靜態的藏品倉庫,轉而為活潑的學習環境,這是一種發展趨勢。
目前,在歷史博物館的網站上,已經有了關于該展覽的詳細“參觀攻略”,展覽平面圖、每層的亮點、建議參觀時間、二十件必看的文物、精彩文物的位置圖、各種關于展覽的趣味紀念品……全部解析得清清楚楚,甚至博物館提示,用智能手機都能下載到關于這次展覽的A PP,里面會提供各種講解。
記者在攻略中看到,在大堂門口,每個人都可以在拍照區拍下自己的秦俑造型,取下自己的照片編碼后,還可以參加后續的“兵俑工坊”“千人千面”的多媒體互動環節。一樓的展區更多以互動為主,參觀者可以給秦俑重新添上自己喜歡的色彩,還可以身臨其境體驗“地下王國”的神秘,還有在地下廣場首次推出的有3D效果的地畫。
就連為這個展覽推出的紀念品現在都能先睹為快,除了展覽圖錄,還有年輕人非常喜歡的Q版秦俑的擺件、有秦俑圖案的T恤衫、環保袋、水杯、相框、鼠標墊等流行小玩意,設計得非常有心思。吳志華認為,如今的博物館,不僅只是承載文化的場所,文物衍生品開發正在逐步成為博物館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類似的特色紀念品商店,香港幾乎每間博物館都有,除了有一定的紀念價值,也是博物館本身開拓的更多經費以適應未來的發展。
也許,正如很多人所說,香港沒有諸如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這樣蜚聲世界的殿堂級的博物館。但是,香港博物館以超低的門檻、專注的職業精神、趣味性、互動性、融匯中西的兼容態度,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外地的參觀者,它配合展覽的眾多主題演講,更是支援了很多人“終身學習”的理念,這些都奠定了香港作為亞洲文化藝術集散地的牢固地位。
來源:南方網 編輯:寧波